虞晓勇

虞晓勇,文学(书法)博士、艺术学(书法)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中文名

虞晓勇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4年9月

出生地

江苏溧阳

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系主任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成就及荣誉
科研项目
出版图书
论文

成就及荣誉

致力于书法史论研究,著有《虞世南》《隋代书法史》和《书法美学导论》,出版专业教材8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参加了“第七届当代文艺论坛”、“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论坛”、“唐代楷书研究与当代楷书发展学术论坛”等活动。曾获第六届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度“京师英才”一等奖。为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书法创作以隶书和魏碑见长。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正书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选提名)、“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一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名家工程大展”、“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中国精神·中国梦——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主题创作暨全国基层巡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重要展览。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评选”评委、“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评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评审(理论)评委,“北京文艺评论2020年度推优活动”评委等职。书法作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会堂、中央档案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出版有《虞晓勇书作选》和《虞晓勇隶书〈千字文〉》。

2021年11月8日,入选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名单。

2021年12月23日,获得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成就及荣誉(5张)

科研项目

1、独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策略与模式研究”(已结项,证书号34492)。 

2、独立主持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课题“书法美的构成”(已结项,并出版专著《书法美学导论》)。

3、骨干参与黄会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子课题五(已结项)。

4、骨干参与解小青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字认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5、 独立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横向项目3项

出版图书

隋代书法史

作者名称 虞晓勇

作品时间2010-7-1

《隋代书法史》是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虞晓勇,主要讲述了隋代的书法。

虞世南

作者名称 虞晓勇

作品时间2004-1

《虞世南》: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来者对书法美的追求有了自觉的性质,在书法中注入了前人没有的艺术因素,但并不总是如通常说的那种不断超越,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超越。

出版图书(2张)

论文

1、《论书法的神采》,《书法研究》2000年第6期。

2、《南北朝书法私学教育比较研究》,《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

3、《由“王系书法”的发展略论书法传统笔法的继承问题》,《大同技术专科学院学报》2005第1期(该文亦被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文献》收录)。

4、《论隋代书法发展的历史文化契机》,《书法丛刊》2005年第1期。

5、《论“书为心画”》,《书法丛刊》2005年第4期。

6、《论启功先生自然通达的书学思想》,收入《2005年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书法论文集》,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

7、《略论唐代楷书写经的典范书风》,《中国书法》2006年第5期。

8、《汉字形体是书法艺术的根本基础》,收入《新世纪——高等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7月。

9、《论书法创作的动机与心态》,《艺术百家》2009年第25卷A02期,此文于2010年12月获第六届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10、《论汉字形体与书法艺术的不可分离性》,《传统与文艺——2008北京文艺论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9月。

11、《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中书法技法教学的三点思考》,《2010年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

12、《论书法创作中非构成形式因素的字境理念》,收入《九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文联出版社2012年5月。此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13、、《一字已见其心——略谈书法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华书画家》(中央文史馆期刊)2012第7期。

14、《书教弘文 书美育人——谈高等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中华书画家》(中央文史馆期刊)2013第5期。

15、《论启功书法格调中的京味》,《中国书法》2012年第9期。

16、《草书使转笔形刍议》,收入《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11月。

17、《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北碑体书法创作方向探究》,《中国书法》2013年第5期。

18、《论张迁碑的书法艺术兼及其它》,《第九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3年11月。

19、《从写字到书法》,《中国书法》2013年第12期。

20、《略论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中国书法》2014年第6期。

21、《婉丽遒媚 平正冲和——论〈龙藏寺碑中的隋代石刻新书风特征》,《中国书法》2014年第9期。

22、《岂可只为缁门范,千载尤闻禅书香——论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真书艺术》,《中国书法》2014年第12期。

23、《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月第40卷第1期。

24、《字法遒秀 逸致翩翩——论〈曹全碑〉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2015年第02期。

25、《论楷书的临摹》,《中国书法》2015年第05期。

26、《云泥分判及在“度”——论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收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编《第七届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5月版。

27、《中国书法中的人文品位》,收中国书法家协会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文集》,书法出版社2015年7月版,此文同时被2015年7月1日《中国教育报》转载。

28、《论汉代简牍书法对隶书教学的意义》,《中国书法》2016年第05期。

30、《赵之谦魏碑中的“古”意——从其对包世臣碑学理论的践行谈起》,《中国书画》2016年第08期(总第168期)。

31、《论智永的草书艺术》,收入《首届“草圣故里”全国草书名家提名展暨中国草书论坛作品集》(下半月刊),中国书法家协会编,线装书局2016年8月版。

32、《〈石门颂〉的书刻特征》,《中国书法》2017年第10期。

33、《书法课还应先练好基本功——对当下中小学书法课定位的反思》,《书法教育》2019年02期。

34、《从〈淳化阁帖〉看宋以前的主流书脉》,《书法丛刊》2019年10 月。

虞晓勇
虞晓勇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