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华
张克华,汉族,1961年2月出生于山东新泰,毕业于山大研究生院。
中文名
张克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1年2月
出生地
山东新泰
毕业院校
山大研究生院
职务
书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简介
社会评价

相关报道
人物简介
张克华,1961年2月生于 山东新泰 ,毕业于山大研究生院。中国 国画家 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员,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书法家协会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民族书画院副院长,蓝天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城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五星书画院院长,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长, 上校 军衔。先后在《 解放军报 》、《解放日报》、《大众日报》、《空军报》、《前卫报》、《艺术中国报》、《诗书画报》、《国务院军营转业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60余幅,其书画传略被辑入《世界书画家大辞典》、《全国自学优秀人才荟萃》、《中国艺术界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新世纪书画家辞典》、《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山东书画家》、《当代名家书画作品集》、《山东病美术家》、《山东书法家》、《中国书法家精品选集》等20余部大型辞书。《 解放军报 》、《诗书画报》、《科技日报》、《空军报》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社会评价
画:玲珑其貌,大器其魂
张克华之画多为四尺花鸟。说起花鸟,不知就里之人会立即想到国画小品,疏枝离叶,片花只蕾,春鸟夏蝉,秋雨落英,简明浅淡,若观清池浅水,若观高天疏云,一目了然,虽情趣有余而意深不足(大家之优秀小品另当别论)。而克华的花鸟却不可以小品观之,不仅构图布局繁复考究,意蕴和境界也更为旷达深远,且题材丰富,技法多变。概而言之,即:玲珑其貌,大器其魂。
克华之花鸟,广纳博采,取众之长,自成一家。为画(含其他各类艺术创作)最忌步他人之后尘,亦步亦趋,师从何人即落入何人套路,无力自拔,苦修多年却找不到自家风格者,向来不乏其人。个性为艺术之生命,艺术无个性即无生命,即使画得形肖貌似,亦系平庸之作,画鱼鱼死,画树树枯;邯郸学步,拾人牙秽,乃庸人伎俩。克华之画作,无论技法、构图、运笔、着色,都很难看到他人形影。
毋庸置疑,克华学画之初,定亦有其所师者,且不止一家,只是克华学到一定程度,便悟得了自家法度,使得尺幅花鸟,神形兼备,清新隽永,其意、其境,力透纸背,神溢纸外,给人以深厚感与丰富感。其《春暧花开》、《绿荫深处》、《荷塘情趣》等作,工笔与写意并举,色彩浓淡相宜,置景布局疏密有致,其匠心之独运、技法之闲熟令人折服。在形似与神似二者必舍其一时,克华果断取其后者,以神赋形,以神表意,以神传情,足见其深得写意之精要。《游龙墨舞》、《金玉满堂》、《春风得意》等作,则略重工笔,一鸟一枝,一波一鱼,逼真传神,栩栩如生。以上作品,构图设景均简洁得体,然而简洁并非简单,观者赏之,并非剪纸般一眼到底,一览无余;简洁之背后,蕴含着颇为丰富的意趣与画境,初观澄澈透明,细品余味无穷。
将简洁事物弄得复杂,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是愚人之举;将复杂事物处理得简洁扼要,此乃智者行为。以一当十,化繁为简,以简寓繁,尺幅之中藏大境,正所谓“大海万顷,只取一瓢;高山千仞,只取一石”也。一瓢显海,一石见山,此乃抽象本事。
观克华每幅花鸟,都很难将其简单地界定为“工笔”或“写意”,往往写意中有工笔,工笔中有写意,两技共用,双法并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是略有侧重而已。
凝广袤于尺幅,藏丰富于简洁,寓深邃于澄明,乃高手高技,并非人人可为。
书:铁笔激情,梅骨竹风
张克华之书法,以行、隶为主,兼工篆书。学书过程中,克华曾一度师法王羲之、赵孟頫、黄庭坚及现代熊伯齐等诸位大家。艺术家成名之前学艺,不同于匠人之学艺;匠人学艺,师法何人即如何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学得惟妙惟肖,几近乱真,至多也只可称之为“某某高足”、“某某第二”。此等“高足”、“第二”,只是匠人,而非艺术家。在下曾酒后哂言“循门而入,破门而出”,并非醉人妄语,实为学艺、为艺之道。艺术家初期学艺,只汲取师者之精要,结合自身潜质与审美诣趣,悟得“艺道”足矣,其余便是闭门苦修自家道行了。民间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亦是此意。书艺(含一切艺术)颇类兵法,即:有大法而无定法,有原则而无细则。若有了“定法”与“细则”,艺术将不成为艺术,而是按标准生产之“工件”。
“古之学者必有师”、“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昌黎语),有志者从师学艺,目标不是学得“到位”,而是最终“越位”,只有“越位”,方有自家天地。由从师而“出徒”,如籽成树,如蛾破茧,如蛹变蝶,乃系蜕变,脱胎换骨,羽化腾空,焕然夺目。并非麦之由青转黄、果之由青转红,此系成色变化与量之积累,而非质变与升华。克华在深得诸大家为书精要之后,卓然自立,脱颖而出。
克华之行书,境界宏阔,激情沛然,犀利遒劲,飘逸俊朗;讲究章法而不拘于章法,奔放灵动而无滥笔之嫌。赏克华行书,如观高山飞瀑,深谷湍流,泱泱浩浩,滔滔滚滚,惊涛拍岸,摧枯拉朽,澎湃千里。克华行书所以有此境界,除苦学精修、用心参悟之外,还得益于他的军人身份,书中激情,实乃胸中对江山大地之真情流泄。从军壮志,许国豪情,凝于笔端,泄于纸上,白宣生辉,点墨如虹。这一书外因由,在其《满江红》、《大江东去》等作中,体现得犹为明显。观克华此类作品,如临秋风沙场,金戈铁马,猛士剑魂,热血壮歌;如观千秋大河,巨浪排空,惊涛裂岸,势不可当。克华另一重要行书作品《毛泽东诗词长卷》,挥洒自如,雄浑隽永,观之赏之,吟之咏之,伟人诗情不觉悄然入心,恍见寥阔江天风卷云舒,壮丽山河妖娆多姿。
曾被多家报刊发表、收入多种典籍之“仁孝齐家,廉明报国”等一批隶书作品,也颇能说明克华书艺之精:舒放有致,抑张有度,丰润而不显肥赘,气韵浑然,临卷细赏,似有梅骨竹风。张克华篆书亦赏心悦目,无论象形意会,均有法有力,笔锋铮然,隐隐透出金石之声。
为书之要,基本功为必须之基础,而精神气象更为难得,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大抵指此而言,想必克华深谙此道。
文:寻美记善,浓情透纸
张克华多才多艺,除精工书、画之外,还是一位作家。因多年来一直在军内宣传岗位供职,克华为文,多系纪实作品。先是消息、通讯等新闻类作品不断见诸报端,后又染指报告文学,经年累月,亦收获颇丰。
身在军旅,热爱军队,既是职责使然,亦为感情所系。克华深知军队是国防之基石,而基层乃军队之根本,对基层官兵一向情深意重。故其为文,总是到基层官兵中寻找真善真美,然后情凝笔端,倾力彰显其业绩、面貌与精神。解放军出版社和黄河出版社先后推出的军旅报告文学集《岱岳鹰魂》、《好人李新年》、《飞翔的星座》、《虎啸云端》等,即是克华与另一友人合著。洋洋万言,几十位主人公均系部队官兵,既有我军优秀后勤、装备领导干部,又有翱翔云端之蓝天骄子,也有汗洒机场之地勤官兵;既有搏击非典之军中天使,也有与死神角斗之英雄战士。这些作品结构严谨,剪裁得当,立意高远,行文流畅,气韵生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空军官兵报国尽忠,忘我献身之高尚操守,均可谓文思优美的主旋律之作。尤其是报告文学《好人李新年》获解放军新作品奖和山东泰山文学奖。
纵观克华文学作品,深感与其画作、书作颇相类似,即意境宏阔,气象蓬勃,绝无萎靡消沉之气。至于搜奇猎艳,“笔随钱转”等“畅销作品”,更不会在克华笔下成文。究其根源,除身为军人之外,还因克华深知:文章千秋事,落笔莫轻心。
人:宅心虚怀,竭诚求真
古人云“文如其人”,或云“人如其文”。克华之画、之书,之文,亦均如其人。克华为人若何?生于礼仪之邦齐鲁大地,饱受传统文化薰陶浸染,自幼聪颖好学,灵秀敏慧,酷爱书画艺术。少年时代家中拮据,无钱购置纸墨,常用树枝于地面“练笔”;亦用抹布代笔,蘸水后于石板之上“作画”。及至后来生活稍好,始用真正笔纸,不过笔乃最廉价之笔,纸是用过之作业本或废弃报纸。即使如此,克华亦颇知足,练得昏天黑地,废寝忘食,不亦乐乎。久之,竟自感“腕功”、“笔力”大增。
克华17岁从军,先当放影员,后相继任电影队长、文化干事、指导员、副科长、科长、当副处长,直至处长,官居师职。农家弟子,没有背景,全凭自己努力。克华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在任何岗位上都做得精彩出色,工作之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为画、为书、为文,均系业余时间。人若事业有成,除有志有恒之外,才情不可或缺。许多人白天忙得昏头胀脑,晚上还要加班至深夜,如此仍不能把工作做好,何也?缺少才情耳。克华工作再忙,任务再重,一般白天都要完成,晚上则进入艺术世界,或潜心临贴、或倾情创作,其情切切,其乐融融。克华之才情,既有天赋成分,更得益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政治、经济、历史、哲学、音乐,涉猎广泛,取其精要,悟其真谛,日久年深,潜移默化,启智养心,受益无穷。
克华为人爽直率真,谦逊内敛,不事张扬,温文儒雅;重情重义,热情坦诚,宅心仁厚,视助人为人生之乐事、快事。无论做基层主官,还是后来任职于领率机关,对属下一向关怀备至,谁家遇到难事,均倾力相助。书、画、文三艺俱佳,克华声誉鹊起,但他却乐于将一身才艺服务于部队官兵与地方百姓。每下基层,克华都将文房四宝随身携带,基层官兵有求字、索画者,即刻展纸挥笔。连队布置俱乐部、会议室,需用字画,克华更是不吝笔墨。此外,克华还常以开班或座谈方式,向基层书画爱好者授技传道。身在省城期间,克华常于节假日与书友、画友结伴,到街头巷尾为百姓写字作画。克华早已是著名军旅书画艺术家,国家文化部为其作品定价:画作每平尺3600元,书作每平尺2600元。然而,克华为部队官兵或地方百姓作书作画,均系无偿,分文不取。看到求字、索画者排队成龙,看到索要者如愿以偿后笑逐颜开,克华便其乐陶陶。克华每以“坦诚为人,竭诚为事,虔诚为艺”自勉自律,此“三诚”、“三为”之核心,均系一“真”字。心地真诚,为人处事皆无假,书画文章情俱真。无假者,是谓真美也。
相关报道
青山墨人张克华
他,是一位军人,又是一位书画家。“携笔从戎”30余载,部队给了他创作的平台,滋养了他创作的灵感,雄浑大气的书画作品成为他军旅生涯最好的注脚。
他,才情丰沛,善集众家之长,师今人而不拘一家,在书、画、文三个领域均造诣颇深,成绩斐然,卓尔不群,被人称为军中才子。
他,就是军旅书画家张克华。
妙笔生花绽芳菲
1979年12月,张克华“携笔从戎”,工作之余,坚持书画创作30余载,成绩斐然。
细观张克华每幅花鸟,很难将其简单地界定为“工笔”或“写意”,往往写意中有工笔,工笔中有写意,两技共用,双法并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是略有侧重而已。凝广袤于尺幅,藏丰富于简洁,寓深邃于澄明,乃高手高技,并非人人可为。
行隶互进见华章
张克华之书法,以行、隶为主,兼工篆书。学书过程中,张克华曾一度师法王羲之、赵孟頫、黄庭坚及现代熊伯齐等诸位大家。艺术家成名之前学艺,不同于匠人之学艺;匠人学艺,师法何人即如何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宅心虚怀境自高 古人云“文如其人”,或云“人如其文”。张克华之画,之书,之文,亦均如其人。
“坦诚为人,竭诚为事,虔诚为艺”,张克华常常以此自勉自律,此“三诚”、“三为”之核心,均系一“真”字。张克华始终怀着一颗真诚之心,遇事从不张扬,默默地奋斗着、拼搏着,去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方更加广阔的蓝天。如今,张克华的事业正蒸蒸日上,我相信他一定会乘着自己的事业之舟,到达更加辉煌的彼岸。

相关报道(4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