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
王墉,1971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先后师承尹沫、胡抗美、曾翔、王友谊等先生。
中文名
王镛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71年
出生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职务
书法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关系
人物简介
书法作品
其他展览
王墉谈艺
人物关系
尹沫,1949年生,河北正定人,198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导师欧阳中石。离职前为正定县文化局副局长、正定县文联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书四十余载,遍临名碑名帖,书艺日臻成熟,逐渐形成自已的风格:注重传统,各体兼能,追求古趣,刻意创新。
胡抗美,1952年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一席堂、得天庐、三觉翁。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青年展、全国草书展评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曾翔,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号一夫、曲堂。1958年5月生于湖北随县,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院展览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等全国十六所大学特聘教授。
人物关系(3张)
人物简介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成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湄洲妈祖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简介(1张)
书法作品
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三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王墉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二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二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一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 三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特邀)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第三届齐白石艺术节全国书法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书法作品(1张)
其他展览
入围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全国大型书画展 二等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入展首届中国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荣获“建文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金奖中国书法杂志主办
荣获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
2009年9月应邀参加“当代隶书研讨会” 中书协隶书委员会主办
荣获“2009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书坛新秀奖 书法报社主办
入展《书法杂志第三届书法百强榜》百强 上海“书法”杂志社主办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
王墉谈艺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人们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现 在不是继承不继承,创新不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继承,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关注当代审美的趋向,做到既不失传统的根基,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与时俱进的艺术精品,是我多年来在书法创作上的追求。
书法的创作不能离开继承传统的根基,否则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刻意的临摹也只能是古人的翻板,难出新意。如何既不失传统,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入传统而有新意,秉范矩而辟蹊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幅成功的佳作,应该是前人书艺多种因素的融会贯通,使之融合巧妙,自然天成,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余研习书法二十余载,于篆隶、唐楷、魏碑、行草中都下过功夫。近几年来主攻隶书,书法创作也以隶书为主,篆、楷、行、草为辅。作品主要取法《泰山金刚经》、《铁山大集经》、《祀三公山碑》及《葛山维摩诘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被称为大字鼻祖,雄浑圆劲、气势开张,纯朴自然。《大集经》章法极其空灵,禅味十足,用笔方圆兼备,笔画稚拙纯真。《三公山碑》篆书隶写,章法茂密无间,字法高古,金石气较浓。《维摩诘经》萧散拙朴,风格在篆、隶、楷之间。此四碑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颇具禅宗三味.气势充沛的章法、不刻意求工的书写方式令余钦佩不已,精观细摩,如痴如醉,早已成为必备日课,每有所获,倍感欣慰。
在隶书创作上,我即以此为创作之源,将它们的特点、风格、气韵融会贯通,尽可能巧妙地渗透到创作之中.以汉碑为基础,以摩崖刻经为情趣,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法度,追求高古、力求达到天然质朴,率意自然,平中有险,收放有度,朴拙天真,拙中含巧的自然审美趣味。结体以《金刚经》为主,参以《三公山碑》的笔法和章法,借鉴《大集经》空灵、散淡的字法,追求作品的古雅情趣。字形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篆与隶、奇与正、庄与谐、古典与现代的融汇统一,就是我目 前对隶书创作风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