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胜江
中文名
无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相关星图
共0个词条 0阅读
查看更多 >词条图册

人物简介
职务任免

媒体采访

作品赏析
人物简介
何胜江,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 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硬笔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 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 委员会 委员 ,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 副 主席 (连任三届),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简牍书法专业 委员会 主任 , 政协 甘肃省 十届 委员 , 政协 定西市 常委 。何胜江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三十多年,其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西部首届、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书法千人千作展等国际国内大型展览三十余次,并代表国家书法代表团先后赴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十多个国家进行书法艺术交流和作品展出。多篇专业论文和书法作品在 《书法报》 《书法导报》 《中国书法》 《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刊登,出版《中国书法博览——当代名家何胜江书法卷》。分别获甘肃省和定西市中青年“徳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定西市委确定为全市首批领军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多年来其书法作品得到 启功 、柳青、 李铎 等书界泰斗的充分肯定, 贾平凹 评其书法“自有清正之气”。

人物简介(3张)
职务任免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聘请何胜江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顾问。
媒体采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书法热。何胜江的作品第一次投稿就入展了第八届“国展”,后来连续多次入选并在全国展览中获了奖。何胜江还曾多次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参加在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举办的国际交流展。品读何胜江的书法作品,最能体现他才情的是他的草书,草书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字形的束缚,审美特征非常突出。为了更好地精进自己的书法,何胜江之后陆续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全面而系统地研习中国书法艺术。在学习期间,获得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优秀学员”的嘉奖。
何胜江积极参与省、市、县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他说:“我们地方上热爱书法的人很多,但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往往是求学无门。因此,我也尽我所能带动和培养地方书法人增强书法创作的专业性。” 何胜江还利用业余时间,以沙龙研讨的多种形式与当地书法爱好者不断交流互动,不定期地进行书法进校园活动,为学生讲解书法理论、指导技法、点评作品。同时还积极组织书画家广泛开展书画义写义捐活动,为山区群众、矿区、部队、学校、村社送去精神食粮。访谈到结束时,何胜江由衷地说:“回想自己的书法生涯,一路走来除了认真和坚持地去钻研,别无它法。虽然研习书法半生,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只是个书法人,谈不上是书法家,我觉得这个‘家’更应该是研习书法之人的家。多年的学书经历让我感悟到,书法不只是写字的艺术,更是表现个人精神面貌和心性的艺术,是一种生命的修行过程和体验。”何胜江认为,中国汉字的书写从写字到书法、书法艺术、艺术书法、图式构成和展示空间等过程中,每个过程都有一个很高的门槛,每个过程也是“痛并快乐”的体验。“痛并快乐”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状态,有苦亦有甜,“痛并快乐”更是一种坚强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亦是研习书法的态度。“痛”原在学习和修炼的过程,“快乐”源自修炼后的充实和所得的果报。艺术之路很长,学无止境。但书法艺术绝不能只限于参加各种展事和对别人作品的收藏欣赏,需要继续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深入经典,与古人对话,同时深刻体验古人书法的常态生活,再去与当代纯艺术的展厅视觉效果接轨,承古开新,寻求自我。“在今后的学书道路上,我要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领会中国文化精神,把字当‘人’写,真正找到书法艺术的心性灵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媒体采访(1张)
作品赏析
何胜江书法作品

作品赏析(5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