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平
中文名
无
国籍
中国
相关星图
共0个词条 0阅读
查看更多 >词条图册
人物经历
职务任免

研究领域及成果
承担课题项目
学术著作获奖

发表学术论文
获奖记录
人物经历
2001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美术学(书法)博士学位
2024年10月,担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兼职副主席。
职务任免
2024年10月10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陈志平当选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兼职副主席
研究领域及成果
从事书法研究、教学和创作。出版《黄庭坚书学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初版、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再版)、《北宋书家丛考》(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版)、《唐宋书法史拾遗》(中华书局2020年版)、《书学史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陈献章书迹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等专著。参与主持编撰了《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共2辑22册,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2年、2018年出版)。2011年,在中山成立“中山书学博士工作站”,组织一系列的书法活动,主编《香山墨韵——中山五百年来书画名家研究》一书。
书法创作以行草为主,曾入选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参加各级各类展览。曾策划“七博士书法展”、“明烛天南——青年学人书法展”、“书可以群——全国中青年学人书法展”等,在普宁、广州等地举办个展,出版《墨池余藻——陈志平书法作品集》《怀袖清和——陈志平梁国荣合作书画扇面精品展》《艺学参同——陈志平教授师生书法展》等书法作品集,个人成就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党建》《新快报》、“光明网”、“南方网”、“书画纵横”等专业杂志和媒体报道。

研究领域及成果(1张)
承担课题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容庚藏帖〉所载刻帖综合研究》(19BF073)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墨池编》的古代书论文献研究》(11CZW012)
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书法史论考》(16FYS007)
4、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明清时期岭南书家群体研究》(06YR01)
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宋代书家丛考》(07JC760011)
学术著作获奖
1、论文《从黄庭坚悟入“字中有笔”的媒介看他的“以禅入书”》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2004年)
2、论文《论黄庭坚诗、书创作的相似性联系》获“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论坛”一等奖(2005年)
3、专著《黄庭坚书学研究》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类一等奖(2006年) [6]
4、专著《黄庭坚书学研究》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09年)
5、专著《黄庭坚书学研究》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
6、专著《书学史料学》获“宝地杯”《书法》风云榜(2009—2010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书法论文和书籍提名
7、专著《北宋书家丛考》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二等奖(2014年)
8、专著《北宋书家丛考》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0年)
9、专著《北宋书家丛考》获第七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
10、论文《静水流深——中晚唐五代宋初书法史之绵延与嬗变》获第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
11、论文《笔中有诗——文学因素对黄庭坚书法的影响》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15年)
12、论文《〈法书要录〉的两个版本系统及相关问题考述》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年)
发表学术论文
1,《李建中年谱》,《书法研究》,2002年12月
2,《黄庭坚书事二考》,《书法研究》,2003年6月
4,《黄庭坚与鸡毛笔》,《文史知识》,2005年9月
5,《黄庭坚书帖考三则》,《黄庭坚研究论文选》,2005年10月
6,《山谷词系年考证商榷》,《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
7,《林逋与李建中交游考》,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论文集,2005年11月
8,《中国古代“书学”一词的七种含义》,《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
9,《黄庭坚华严疏卷考索》,《收藏家》,2006年3月
10,《李建中年谱》,《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师生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3月
11,《“箭锋之喻”和黄庭坚的诗学》,《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3月
12,《右军鹅与中国书法》,《文史知识》,2006年6月
13,《沈辽与北宋书坛》,《中国书法》,2006年6月
14,《章友直和张友正书史考辨》,《美术 & 设计》,2006年7月
15,《从启功先生的一则题跋谈起——兼及其为人、为学、为书的一些侧面》,《第二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7月
16,《论黄庭坚诗、书创作的相似性联系》,《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8月
17,《东坡先生平生惟用潘墨》,《文史知识》,2006年9月
18,《张颠之“犯”》,《文史知识》,2006年10月
19,《〈黄庭坚全集〉综考》,《图书馆论坛》,2006年12月
20,《题跋背后的政治》,《文史知识》,2006年12月
21,《宋代文人的书裙之风》,《文史知识》,2007年1月
22,《千古名高一梦英》,《文史知识》,2007年3月
23,《舞剑器动四方》,《中国书画博览》,2007年3月
24,《长锋软毫第一人》,《文史知识》,2007年4月
25,《周越著作考论》,《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集》,2007年5月
26,《包拯之甥文勋考》,《书画世界》,2007年9月
27,《黄庭坚与墨竹》,《中国书画》,2007年12月
28,《论黄庭坚诗歌创作和书法创作风格的共通性》,《中国诗学》,2007年12月
29,《周越〈古今法书苑〉考论》,《文献》,2008年9月
30,《陈献章和张诩的交游及相关书迹的考证》,《书艺》,2008年9月
31,《论"笔中有诗"》,《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
32,《书生自有嶙峋骨 铁砚勤磨发浩歌——陈初生教授书法读后》,《中国书法》,2008年11月
33,《“文字禅”名实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
34,《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羲之》,《书法》,2010年3月
35,《刘斯奋书法与岭南传统及其当代意义》,《蝠堂集林》 ,2010年3月
36,《走向深入的书法史研究》,《中国书法》 ,2010年4月
37,《道学绝者兼风流——小议蒋述卓教授的书法追求》,《作品》,2010年4月
38,《铭心之迹 砥柱之操——<砥柱铭>漫谈》,《中国教育报》,2010年6月
39,《〈张天弓先唐书学考辨文集〉述评》,《艺术史研究》,2011年第13辑
40,《包拯之甥亦书家》,《书法》2011年第1期 ,2011年1月
41,《虎皮羊质王侍书》,《书法报》2011年第3期,2011年1月
42,《苏黄之别》,《书法》2011年第3期,2011年3月
43,《漫说言法华》,《书法报》2011年第11期,2011年3月
44,《淡泊名利的章友直》,《书法》2011年第4期,2011年4月
45,《欧蔡之交》,《书法报》2011年第14期,2011年4月
46,《论影响陈献章书风形成的诸因素》,《中国书画》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7,《峭削槎枒,自成一家——论陈献章的茅笔书法》,《荣宝斋》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8,《神仙书家锺离权》,《书法》2011年第5期,2011年5月
49,《灯前小草写桃符》,《书法》2011年第6期,2011年6月
50,《高宗不高》,《书法》,2011年7月
51,《朱熹的书法世界》,《书法》,2011年8月
52,《尊题与书法批评》,《书法》,2011年9月
53,《东瀛访学散记二则》,《中国书法》,2011年10月
54,《亘古男儿一放翁》,《书法》,2011年10月
55,《黄庭坚论书之意的禅学解读》,《兰亭论坛论文集》,2011年11月
56,《陈献章与广东地方名宦的交游及相关书迹的考证》(上),《荣宝斋》,2012年3月
57,《陈献章与广东地方名宦的交游及相关书迹的考证》(下),《荣宝斋》,2012年4月
58,《张天弓先唐书学考辨文集述评》,《艺术史研究》,2012年11月
59,《“文字禅”和北宋诗文书画一体》,《文艺研究》,2012年12月
60《白沙茅笔及其传承》,《文化遗产》 ,2013年6月
61,《黄庭坚“以禅喻书”研究》,《中国书法》,2013年2月
62,《京都访学散记之一——与杉村先生》,《书法报》,2013年3月
63,《史料史源实证》,《中国书法》,2013年4月
64,《京都访学散记之二——花园大学的书法展》,《书法报》,2013年4月
65,《京都访学散记之三——作客九松园》,《书法报》,2013年5月
66,《京都访学散记之四——澄怀堂看展览》,《书法报》,2013年5月
67,《京都访学散记之五——有邻馆印象》,《书法报》,2013年5月
68,《京都访学散记之六——访问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书法报》,2013年5月
69,《京都访学散记之七——饺子会》,《书法报》,2013年6月
70,《京都访学散记之七——在日本淘旧书》,《书法报》,2013年6月
71,《朱长文散考三则》,《历史文献研究》,2013年6月
72,《尚需细化和正在抽绎的书法史研究——张天弓先生<中国书法史大事年表>读后》,《书法报》,2013年9月
73,《一曲松风万古传——黄庭坚<松风阁>墨迹赏析》,《书法报》,2013年9月
74,《家乡风物最关情——我与<书法报>》,《书法报》,2013年10月
75,《白沙茅笔及其传承》,《文化遗产》,2013年6月
76,《笔中有诗——论文学因素对黄庭坚书法的影响》,《文艺研究》,2013年11月
77,《新发现明横野洲草堂抄本〈墨池编〉检证》,《文献》,2014年5月
78,《论陈献章对吴门书派的影响》,《书画世界》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年5月
79,《张旭悟笔因缘考辨》,《文艺研究》,2014年9月
80,《书家书写与文学传播——以黄庭坚书写他人文学作品为例》,《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9月
81,《以人物为中心的宋代书法史研究》,《中国书法》,2015年8月
82,《下笔便到乌丝栏——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析论》,《草书经典赏析》,2015年8月
83,《谈谈我的书学研究》,《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1月
84,《静水流深——中晚唐五代宋初书法史之绵延与嬗变》,《文艺研究》,2016年4月
85,《〈杨守敬集〉校补六则》,《书法研究》,2016年1月
86,《沈辽与北宋书坛》(日文,菅野裕子译),《书法汉学研究》,2017年18期
87,《〈法书要录〉的两个版本系统及相关问题考述》,《文艺研究》,2018年第2期
88,《沈辽与北宋书坛》,《书法汉学研究》(日文),2018年第22期
89,《周越生卒年考辨》(日文),《书法汉学研究》(日文),2018年11月
90,《清刻本〈墨池编〉版本源流考述》,《“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2018年9月
91,《明刻本〈墨池编〉版本源流考述》,《文艺研究》,2019年8月
92,《几种稀见〈法书要录〉传本及相关问题考证》,《书法研究》,2019年5月
93,《苏轼与〈江声帖〉--兼及宋人书论中的“尊题”现象》,《中国书法》,2020年第2期
94,《墨池编》文献来源及相关问题考述,《书法研究》,2020年第2期
95,《理解中国书法的几个维度》,《南方日报》,2020年6月1日
96,《〈墨池编〉文献来源考述》,《书法研究》,2020年6月
97,《中国书法的“初心”》,《光明日报》,2020年6月6日

发表学术论文(5张)
获奖记录
2024年10月13日,荣获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银奖(理论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