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右冰
徐右冰,老佛堂堂主。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学班副班长,中央美术学院兰亭书法班班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聘书法家,西安碑林博物馆终身名誉馆员,著名青年艺术策展人。
中文名
徐右冰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乐至
毕业院校
中国国家画院
职务
书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艺术成就

画家自述

社会公益
艺术成就
书画作品获奖: 首届 中国书法 院奖(总冠军);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第三届 中国书法兰亭奖 提名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 兰亭奖 三等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佳作奖;第三届全国草书大展最高奖;中国书法2011年度佳作奖 ;全国第二届 手卷书法 大赛最高奖;第五届中国书法艺术节书法十杰;第四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一等奖;第二届“ 翁同龢 书法奖”最高奖;中国书法海选“擂台赛”总决赛状元 ;中国书法首届“ 云峰 奖”最高奖;中国书协"天下大同"奖最高奖;第三届海西书法大奖赛现场总决赛状元 ;全国首届心经书法大奖赛特等奖;中国书协信德杯全国书法大展提名奖;中国书协“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中国书协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 ;中国书协首届“乌海杯”全国书法大赛铜奖;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隶书大展;中国书协第三届 林散之 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首届邓石如奖书法大展;中国书协“高恒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翰墨朝阳"全国书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 全国书画大赛 一等奖;二程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中国书协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 荣宝斋中国书画邀请展金奖;2005《 书法导报 》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诗联书画展一等奖;“殷墟杯”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建设银行杯”全国书画大展银奖 ;第一届 北京电视台 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金诺杯”全国书画大展银奖;第二届北京电视台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书画展金奖; 第六届赛克勒国际书法大赛铜奖;莲花温泉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国家林业局 共建绿色家园书画大赛银奖;第二届 洪洞 大槐树国际书画大奖赛金奖; 花样年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中原书画大赛银奖;第二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建国6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展金奖; 中国岩盐之都全国书法大展银奖;首届“蔡文姬奖”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首届孔子文艺奖银奖; 首届王羲之书法大展银奖; 白沟新城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金奖 ;首届中国 兵马俑 杯 国际书画大赛 特等奖;第七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金奖;首届龙庆湖全国书画大展一等奖;宝地杯书法风云榜最具实力奖; 第二届 临川 之笔书法大展一等奖;第二届中青年百强榜前百强 晋商银行 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第三届中青年百强榜前百强红色衙前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融聚2009 中国国家画院 学术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全国山水画 双年展 ;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工笔山水画大展;中国美协2011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美协第二届“ 齐白石奖 ”优秀奖;中国美协红色太行中国画大展;中国美协全国第八届 工笔画 大展;中国美协首届富春公望全国山水画大展;中国美协首届全国小幅 工笔重彩 作品展;中国美协第六届西部大地情 中国画 、油画大展。
入编辞典:《中南海珍藏书法辑》、《中国书法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篆刻卷》、《中国现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著名书法家大辞典》等。
介绍媒体:《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之友》、《书法》、《青少年书法报》、《水墨味》、《中国诗书画》、《中国书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媒体曾作专题或专版报导道。
作品收藏: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博物馆、鲁迅文学院、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雷锋纪念馆等。
作品展出地: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艺术成就(5张)
画家自述
书之玄象论
佳书必有佳构,其布局奇异新颖,点画线质承古法而载新意,块面与整体兼具矛盾又辩证统一。然皆为其表,若论其高妙处,全在玄象。
书之谋篇宜整体而切勿细碎,一如国画之经营位置,油画之构成,建筑之空间切割;于大形之内置若干块面,其间血脉畅达,气韵贯通,刚劲拙重处又不失流韵。一点一画不拘泥于局部之得失。是以为整。
至于章法所谓满腹者,其首尾须得空灵且有呼应,用墨宜枯润相间,相意而发,一应自然。令人望之顿生苍涩之悲悯,萧散之情思,《祭侄稿》、《寒食帖》有此诗绪。欲使人动容必先动情于已。此处须情采贯入,以心唱和,导之于渐进,直至中腹处。所谓虚心实腹,虚心即格之雅逸空灵,而实腹则具体而微,其间无所不包——“大小”、“虚实”、“长短”、“刚柔”、“粗细”、“疏密”、“阴阳”,等等不一而足,极尽丰富之能事。若其众美具此处便愈耐品。此区间便是集矛盾之大总和,如何处置得当,将诸矛盾化解和谐,众问题解决妥帖,便成佳构。
清人蒋和云:“书法可学而得也,然有非所学而学,有无可学而学,此在法之外也。古今论书者几数万言,无一相同,要于法中求精,法外求胜耳。”由此而论,书法者不如书道。法者千变万化,无常形,而道恒一也,道生万物,抱阴负阳,抱朴而守拙。“君子处厚而不作于秀”。不可太专营于法,否则便得之于法而失之于道矣。若论书,其具清新自然之意,古拙厚重之韵,天真灿漫之趣,行云流水之思。喻乾坤于妙理之中,比豪气于天地之外,占浩宇之广大而吞吐无穷。其玄远意象能如此必为佳构。法不可谓不重,谓其轻,比之于道也。然得道者有如沧海之一粟,千年以降数人而已。
朱熹有云“盖心一也,自其天理备具,随处发见而言,则谓之道心,自其有所营为谋虑而言,则谓之人心。”此语谓道者心之谋也。书中有道心者方有大气象,此语与其“圣人气象,虽超乎事物之外,而实不离乎事物之中,是无事无为之道理,却做有事有为之功业”相暗合。大气象者并非作品一味生猛或表面雄强,而谓其内构充实、众美丰盈,非尺寸大小之说。有好事者作书虽八尺丈二,细观其则点线单一,章法简陋,理道相悖,行气单薄,一一细数无一美处,更无论其气象。
夫书作气象灵运之境,生而有之者居多,不可学,可学者技法耳,“岂独称其才能,皆先其天性,后其学习”。历代大师灵光善具,若有高人,一点即化。或无师自通,其道心唯微,常居于心或未启玄境之门,一但开启,则豁然开朗,从此乾坤大矣。技法者皆为道之所用,若囿于法或有损于玄象之妙境。此则必降格而论之,有志乎书道者不可不察。
张怀瓘论笔法有云:“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尺寸规度,随字转变。”此一一无不玄象。
古来圣手作书,常有中正之气。凡为人乖张,性格孤僻,言辞极端者不在此列。此一如山水画之大山堂堂,群山拱位,必有主次,而其间神气内聚。“六法画法通书法”其气韵生动,犹可用之于书。周汝昌云“是以生命以气而生神,文化生韵而焕采,合在一起,方是人类精神世界最高层次的艺术活动内蕴与外仪之大美,懂得了“传移”、“摸写”便懂的了中华人文观念,始能晓悟,文之以气为主,是因作者赋予了文以生命之故,气乃活之本质与精灵(古曰“精爽”神明者是也)”。此处之文理可通书道也。此二脉相通,松沉之气俱下,蓄势以待之,张罗布局,处处设岗,待气韵内营,玄象之气升腾,便提笔展纸,如风卷叶,其势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所过之处或“溪水挂枝丫”或“响彻山涧”或“飞云过瀑”或“九转轮回”。遇峭石绝壁奔腾咆哮,势不可挡;经平江大野深不见底,暗流涌动。比之于书,众美俱矣,此谓书之玄象之象,若作书不通此理不可语之于道也。
壬辰清秋桂子于京华老佛堂右冰
书之写意犹近乎道。书之于道者,玄象也。道之阴阳比之于书则几近全部。圣手下笔便绘阴阳,一点一线之中兼具乾坤;一字之中具阴阳,一行之中,一方阵之内,一篇之内皆具阴阳。众法于众理之内,众理于众妙之内,众妙于阴阳之内,阴阳于乾坤之内。

画家自述(5张)
社会公益
2020年12月,前往 太原师范学院 进行励志奖学金的颁发和作品捐赠。

社会公益(5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