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新我

费新我(1903.12-1992.5),学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号立斋,后改名新我,湖州南浔双林镇人。他用左腕运笔,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1]中国书协主席启功曾赋诗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费新我书法选》《怎样学书法》《费新我书法集》等。

中文名

费新我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3年12月

出生地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

毕业院校

上海白鹅绘画学校

职务

艺术 ,书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从艺简历
大家人生
多彩生涯
艺术成果
出版图书
左笔书法
人物影响
高度评价
典籍其他
费新我艺术馆

人物简介

费新我,学名思恩,字省吾。30岁前改用新我,笔名立千,号立斋,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书法。是我国现代书画家,也是最杰出的左笔书法家。 1934年学习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历任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编辑, 江苏省国画院 一级画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 怎样学书法 》《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毛主席诗词行书字帖》《鲁迅诗歌行书帖》《费新我书法集》等。久居苏州,供职于上海、南京。

人物简介(1张)

人物生平

费新我少小时勤奋好学,喜爱图画。无师而先习 西画 ,后从事图画范本,应用美术、劳美教材及简易美术技法等书编绘工作。32岁辞去商店账房一职,自立画室,专事研习中、西画、书法与拳术。35岁因避日寇进侵之乱,举家迁居苏州。先与人合作开设书铺,后又组织“微明画社”与东斋(今大公园内),授教太极拳与西洋画。 建国后,他于五十年代初注重国画创作,在市文联组织下,去 吴县 金山体验生活,从而打下了作人物画的基础,得写生稿60余幅。归后,与张晋、 余彤甫 、 顾仲华 等举办联合画展。展品有《采石工人》《在金山工地上》、《收工》等。最能代表费新我水平的《刺绣图》和《草原枚民图》,刻划 人物形象 真实生动,线条明快流畅。曾选送在 苏联 展出,名噪一时。其时也作书法,以楷、行、隶书为多见, 规正 老实,一丝不苟,但少特色。1957年9月调任 江苏省国画院 为专职画师。但新我并未因此而终止艺术生涯,而是开始改习左手执笔以入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汉魏,帖碑互练,忘寝废食。初时幼拙,但不耻下问,并以“岁月如流,不断新我”自勉。凡三十余年孜孜不倦。在书风上从早期追求的“顺、熟、巧、正”一改为“逆、生、拙、奇”。达到了“ 巧拙 互用,拙茂巧稳,逆中有顺,似奇反正”的 艺术效果 。尤其到了晚年,作书更具节奏感,抑扬顿挫,干湿自然, 运笔 快而不滑,迟而不滞,书虽止而势犹未尽。喜取逆势,若逆水行舟,奇拙互生,具有下笔随意,章法美观,挺拔雄健,凝炼遒劲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书艺风格。1982年赴日本举办个人书展并获成功, 名声大振 。1984年应邀去 美国 观摩西方艺术并与华裔美术书法界人进行 艺术交流 。1988年以耄耋之年在苏州艺 石斋 举办个人书法展。1991年又应新加坡书协之邀,在中华总商会举行“费新我八八书展”并举办书法讲座,对其书作的成就尤其革新精神评价甚高。他的作品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所收藏,并大量 刻碑 以长期陈列。先后出版书画册有《楷书初阶》《怎样画铅笔画》《怎样画图案》《 怎样学书法 》《毛主席诗词行书字帖》《鲁迅诗歌行书帖帖》《费新我书法集》等。他是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中国书法协会 理事、书协江苏分会顾问、 江苏省国画院 一级美术师 ,以及苏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费新我精于 行草书 ,它的作品 结字 十分严谨,奇中求正,险中求平。线条干净利落,章法错落有致,运笔时而急促、时而舒缓,起伏有序,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尤其是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奇崛、劲健和卓尔不群以及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心境。

人物生平(3张)

从艺简历

1934年起在上海白鹅画校及白鹅画会学习西洋画。

1939年任上海万叶书店特约编辑,同时服务于上海童联书店等单位,从事图画范本、应用美术等书的编绘工作。

1945年做广告设计,兼作漫画。

1952年复进万叶书店任美术编辑,1953年退出,从事彩墨创作。

1957年9月调任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曾作五丈长卷《草原图》。

1958年突患腕关节结核,右手病残,给他的打击非常之大。以后,费新我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智慧,苦练左笔书法,终于在中国书坛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他从1962年起,先后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书画展。

大家人生

中国旧式文人都喜欢编年谱、写日记,非常注重积累、收集日常资料,费新我先生正是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才使他的笔记、备忘录、日记、印章、照片、书画、证书和信函等各类档案资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今 江苏 省 苏州市档案馆 保管的门类众多、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费新我档案,成为迄今为止馆藏众多名人档案中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这批珍贵档案是费新我先生留给第二故乡 苏州 的 文化遗产 ,反映了一代左笔书法大家的人生历程、 创新精神 、非凡意志和人格魅力。弃商学画

新我人生

1903年12月21日,费新我出生于浙江湖州双林镇一个平民家庭,取名斯恩。父亲费绮成是上海一家轮船公司的账房先生,赚钱养家,母亲操持家务,贤淑善绣,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作为家中长子,费新我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姐姐费柳英则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会了他认字、写字。辛亥那年,费新我进入私塾读书,聪颖好学的他三年后转入蓉湖书院读四年级。1918春天,已是高小毕业生的费新我到上海敬业书院读书,父亲为其取字“省吾”,但半年后他就辍学。翌年,他开始在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做学徒,白天忙着学做生意,晚上补习英语、习字作画,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幸运的是,他得到长者陈鹤年的指导,开始临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楷、杨沂孙《说文部首》、苏轼《醉翁亭记》,写字不再是单纯的写字,书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当下无人不知费新我是杰出的书法家,其实他首先是一位画家。苏州名士顾笃璜先生称他“既有西画的写实根底,又有国画的笔墨功力,所以出手不凡,作品以人物画为多”。书画世界奥妙无穷,这个无声有形的世界胜过人间一切,沉醉于此的费新我无法自拔,为此他学打太极拳、练习武术、学会游泳,以提高体能,或许是为了与过去体弱的“我”说声再见,或许是为了准备开启崭新的人生,1929年他改字为“新我”。1934年,他毅然辞掉叶伯记出口号 高级白领 的工作,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没有保障也未必有出路的道路,这种“弃商从艺”的行动需要多少勇气和魄力啊。当年9月,他以30多岁的大龄学生身份进入上海 白鹅 画校,日夜兼修,师从陈秋草学习 西洋画 ,又跟随潘思同学习水彩写生,并随师友赴 曲阜 、 泰山 、 北京故宫 、 十三陵 等地,视野在阅历中得以开阔,画艺在练习中得以提升。他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获得毕业证书,即刻加入白鹅画会,成为研究员。 画画非一朝一夕所能速成,诚如费新我的一位老师所言,这需要天资与毅力,但费新我明白天赋固然重要,毅力更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尽管他后来由西洋画转向编绘画册,但从他本人所编年谱中发现,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作品十分丰厚,自1939年9月万叶书店出版他的第一本《铅笔画册》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其中,费新我1940年的作品最多,编绘了《水彩画册》《万叶铅笔画》《万叶水彩画》《万叶蜡笔画》各一套。1941年,费新我应人之邀画连环画本《家》(巴金),一共画了146幅。1943年,费新我在担任社教学院高中部劳美老师的同时,出版《我的毛笔画》4本。

费新我走上画画的道路不久,就因抗战爆发而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938年定居苏州后,他基本上来往于苏州与上海,在乱世中找到画画的乐趣,以画画为谋生之路,为课本画插图、做广告设计、出版画册、做美术教员,始终围绕着一个画字。或许这些工作对画家来说是雕虫小技,但绝对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

生活于乱世的费新我并不是只知书画不知窗外事的书生,他还密切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抗战胜利前夕,《江苏日报》记者闵履夷先生感慨于时局的动荡与政府的腐败,相约费新我画图,他作诗文,两人合作的《百丑图咏》在《江苏日报》上发表了40余幅。抗战胜利后,《苏州明报》复刊,费新我画了百幅“八年痛心素描”简笔画,引起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好评。


喜获新生

佳画迭出 1949年10月,当毛泽东在 天安门 城楼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时,多少中华儿女欣喜万分,激起了共同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望。费新我不甘人后,积极参加苏州文联的各种活动,先在苏州国画工作者 讲习班 学习了四个月,接着随土改工作团下乡体验生活,又到青年美术班授课。新社会新气象令画家才思喷涌,他开始学习国画,经常参观上海、苏州等地举办的画展及国外的各种展览,学习观摩他人的作品,开阔视野。上世纪50年代他创作了《小组长汇报》《卖花归》《太湖图》《鲁迅与青年》《森林图》《水鸭图》《孙中山先生像》《采伐图》《草原图》《刺绣图》……且不少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如:1953年,《小组长汇报》参加上海国画展;1957年,《采伐图》《牧民图》《欢乐的贺客》参加华东国画展,《部队护林》参加军史画展;1958年,《刺绣图》入选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这些作品获得诸多好评。 《刺绣图》是费新我的得意之作,表现了苏州 传统工艺 刺绣从 上绷 到落绷的全过程。为了真实反映刺绣 工艺流程 ,1952年,费新我深入到苏州刺绣厂,了解刺绣 生产过程 与绣女们的工作、 思想 、情感,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反复构思,创作了大量的素描,将24位绣女不同的动作、神态、服饰、发型全部展现在图画中。 费新我的另一幅巨作《草原图》历时10个月,几易其稿,大小草稿百余张,分原野、城市、山岭、国营牧场、牧业互助组五个部分,再以原野结尾,此画描绘了费新我到内蒙古的所见所闻——可爱的小羊、奔驰的火车、纯朴的牧民,表现了辽阔草原的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丰子恺的《费新我〈草原图〉读后感》一文,称赞此画体现了费新我的特色:“线条遒劲,用笔单纯明快,他的线条像书法,他的用笔像速写。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美术的优良传统之一……有西洋风成分,然而这西洋风并不破坏中国格调,却反而相得益彰,使这幅‘草原图’表示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倾向。”


德艺双馨

桃李天下

大家人生(3张)

费新我一生好学,为人谦和,淡泊名利,但对后学提掖有加,虽然没有 设馆 授徒,却有众多的弟子追随左右,学其人品书品,可谓桃李满天下。 1990年,初冬的北京虽然天气晴朗,但寒气逼人,费新我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来赴京参加"苏州墨林八家"书法展。 言恭达 、潘振元、周玛和、朱大霖、张士东、王歌之、卫知立、徐圭逊等八位中青年书家亮相京城,费新我以中国书协理事和苏州书法界元老的双重身份隆重推出他们,真诚地表示"长江后浪推前浪,苏州 书法艺术 的繁荣发展寄希望于 青年一代 "。苏州书法界有了费新我这样的大家指点后辈,传授艺术,才使苏州书法人才辈出,书法艺术绵延不绝。 同样费新我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关心外地的书法事业,提高书法爱好者们的水平。自1978年张海首次邀请他到河南安阳讲学、举办"新我来洹书法展"起,先后参加河南书法界的活动多达十余次,他的创作态度与创新精神、超凡毅力影响了河南书法界,使之在中国书法界有了一席之地。这份关爱令学生张海没齿难忘,认为"对于河南书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迅速崛起,谁都不会把费老来河南讲学指导看成唯一原因,然而这期间费老的书法水平、书法理论乃至人格魅力对河南书家的影响,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也可以说是促进河南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艺术无界 相得益彰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形式。费新我左笔书法体现的动态美与节奏感,与他精通太极拳密切相关。当前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担任过首届苏州市武术协会会长,而费新我档案中有很多拳术、剑法方面的文字记录,披露了太极拳对书法的作用。当年练拳为了强身健体,但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并运用于书法之上,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顾笃璜负责苏州昆剧团工作,为加强青年演员的基本功训练,遂请费新我传授太极拳。顾笃璜认为昆剧的唱、做、念、打"无不贯穿着气息的运转",而太极拳虽为武术,但它强调"内练一口气",其形态与 昆曲 身段要求的圆润、协调、含蓄十分一致。作为书法家,费新我比一般拳师更懂得艺术的相通之处,因此请他授课再合适不过。 "学书先立品,墨光可照人"。他的儿子们受其教育和影响,钟爱 文化事业 ,将费新我档案交给 苏州市档案馆 保管,希望有更多的人研究父亲的艺术成就。

(2张)

多彩生涯

32岁离职学画——编写美术读物、技法书三、四十种。

解放后自习国画——江苏省国画院应聘画师。

57岁改用左手——海内外著名书法家。

艺术成果

启蒙教材《怎样画铅笔画》再版十余次,出版百万余册。

创作了不少反映现代题材的新国画,也以肖像画见长。

代表作:白描《刺绣图》;五丈长卷《草原图》誉为内蒙的“清明上河图”。

各式书法范本、拓片十余种,书法教学、作品专集多种。

为经济、文化建设作各种样式的题写、为党政军民学各界人士书写,数以千万计。

出版图书


怎样学书法

作者名称 费新我

作品时间2008-1-1

《怎样学书法》是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新我。本书是专为书法爱好者们写的一本普及读物。内容包括《习字十法》、《学书十要》、《常识七知》三章二十七篇。

出版图书(1张)

左笔书法

右手骨折

1958年,正当费新我的艺术生涯处于黄金期时。他的右腕开始肿痛。医生诊断为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三角骨有囊状结核性病变。虽经过多方求治。但右手腕无法治愈恢复。这对依赖右手实现艺术梦想的费新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的费新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正如他事后所撰文章中说:“心里痛苦,旁人惋惜,这是我平生刺激最大、最为迷惘的时日了。”苦练左手书法

当时有人宽慰他:右手已不能再进行书画创作,虽属不幸,好在已有了工作单位,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可以无虑。然而对艺术追求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将希望寄托在左手上。他要用左手来继续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当年,费新我以高凤翰“一臂思扛鼎”的精神激励自己,开始用左手习字,以临汉魏碑刻为主,同时学习书法理论。此时他已从书画并举,而转为专攻书法的艺术创作。 一个以右手为习惯用手的人,如果非要用左手书写,那需要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同时也要解决书写必然面临的问题,如书写的方向、线条的轻重疾缓、 线与 线之间的连接、结构上的 布白 等等。这些都需要书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光有热情和汗水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情怀,费新我改用左手书写,更是一次艺术人生的转变。 渐渐地,费新我的“左笔书法”开始成形:费氏草书,凌空起笔,随起随倒,轻重疾徐一任天机。对于造型,虽受制于左臂,极易致点画内部的矛盾,但他能利用大小、疏密、斜正等对比关系,处处造险,又时时化险为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力求参差而舒适”。 独特的书法艺术

真草隶篆俱能,尤以行草见长。

融诸体于一身,熔诸艺于一炉。参以画意,别具章法,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表现出千姿百态,巧拙互用,跌宕有致,纵横捭阖的个性风格,超大特幅,尤体现其雄强气势和时代精神。

左笔书法(2张)

人物影响

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影响

82年被荣宝斋首次推出对日举办个人展览

美国总统卡特竞选期间,在唐人街展示“新我左笔”立轴

邓小平访日,《人民日报》特约刊载中日友好贺词

瑞典柏伟能专程来苏摄像并撰文

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拍摄专题

至美国、新加坡交流、讲学、办个展

对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礼品、作品遍及五大洲

日本书友组团来苏扫墓

高度评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问郭沫若,当时的书法,谁的最好,能否排个名次?郭沫若说:“第一名应是 林散之 ,他的 狂草 当代可数第一,堪称‘当代 草圣 ’;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 左手写字 ,练就一身真功夫,实是难能可贵。”毛泽东则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媒体称其为“墨仙”、“书坛李白”、“没有费新我的真迹,不成其为收藏家”……

启功、沈鹏及国外、海外书法家著文、写诗评论……

高度评价(1张)

典籍其他

保存完整的书稿、 画稿 、照片、日记、印章,以及未完善的作品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开发、利用。在外资料有待征集,以期完整其人生、 艺术形象 。纪念诞辰百年不是终结,而是研究、传播、追随其人品、 艺品 之开始。 烟台 尹家永多年全力编纂成《费新我左书大字典》。受左手的生理局限,应酬作品过多。赝品无法控制。

费新我艺术馆

新华网浙江频道2013年12月21日电(王钢)今天是一代左笔书法大师费新我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费老的故乡,有“书画之乡”之称的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隆重举行了纪念费新我诞辰110周年暨艺术馆开馆仪式。

本次开馆仪式以“左笔书法大家费新我在双林”为主题,介绍了费新我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及艺术馆的建设和规划情况。艺术馆开馆当天,共展出“全国名家邀请展”首次收藏的作品49幅,其中中国书协副主席及顾问作品16幅,浙江籍艺术家作品19幅,被收藏的书法作品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可谓史无前例。

据了解,费新我艺术馆位于双林镇凤凰文化广场北部,建筑面积329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一层以“新我之路——费新我生平与艺术陈列”为主题,集中展示费新我的艺术人生和书画作品,将分墨河孕珠、沪上谋生、姑苏创业、逆境奋博、左笔旋风五个单元展出费老生平事迹和相关的影音资料,并从早期美术活动、国画新风、新我书法三个方面展现费老的艺术作品。

费新我
费新我的概述图(3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