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辉
中文名
无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相关星图
共0个词条 0阅读
查看更多 >词条图册
艺术成就

社会任职

名家评价
艺术成就
主要展览:
1988年11月入选福建省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1994年入选中华书画博览会(首都博物馆)。
1994年参加东方书画篆刻艺术国际交流展(日本秋田市)。
1997年《无题》(国画)入选当代艺术作品展(广东)。
2004年获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优秀奖(北京)。
2004年入选纪念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国际书画名家邀请展并三等奖(北京)。
2005年8月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艺术展金奖(军事博物馆)。
2005年8月入选“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创新奖(河南)。
2005年12月入选中国电影百年书画艺术大展并获佳作奖(国家博物馆)。
2005年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艺术展金奖(军事博物馆)。
2005年入选“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创新奖(河南)。
2005年入选中国电影百年书画艺术大展并获佳作奖(国家博物馆)。
2006年入选中国美协协办的殷墟申报世界遗产全国书画大展并获二等奖(国家博物馆)。
2006年入选第六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展并获优秀奖。
2009年入选第六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佳作奖(河南)。
2010年入选“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全国中国画大赛。
2010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爱我中华”优秀书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2年中国画百名家精品邀请展(安徽亚明美术馆)
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福建选拔展暨“丝路之情”-福建当代美术精品大展。(厦门美术馆)
2014年8月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大美华夏---人道主义的呼唤”首届全国助残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5年5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江西省美术馆)。
2015年5月获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续展优秀作品。(国家民族文化宫)
2015年8月参加泰中当代书画精品展(泰国国家美术馆)。
2015年获“山水家园”—2015年全国首届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5年11月参加“画说草原”当代中国画名家鄂尔多斯邀请展(鄂尔多斯)。
个展:
2007年5月举办林庆辉国画作品展(厦门博雅画廊)
2015年4月举办”闽南家山”林庆辉山水画作品展(厦门市美术馆)。 [2]
2015年5月举办”闽南家山”林庆辉山水画作品展(厦门市湖里区文化馆展厅)。
2015年10月参加“传承与经典”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北京国萃苑美术馆)。
2015年10月举办“邂逅闽南”林庆辉山水画展(北京)。
发表:
《当代中国画》、《美术》、《鉴藏》、《艺术生活》、《中国收藏-书画》、《中国书画》、《教师》、《人民教育》、《台港文学选刊》、《人民政协报》、《中国商报》、《中国教育报》、《收藏快报》、《中国书画报》、《厦门日报》等。
出版:
《林庆辉国画作品》、《中国书画百杰—林庆辉国画作品》明信片、《美丽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林庆辉作品》邮册。
社会任职
2023年12月,任第七届厦门市美术家协会监事长

社会任职(4张)
名家评价
“待细把江山图画”
侯令(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
从美术学的角度上看美术教育,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涉及了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论、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脑科学、宗教、人类学等。所以,一个称职的美术教研员也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全面的修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过,美术教研员毕竟是以“美术”二字打头的,这就意味着他对美术应当有非同一般的研究,而且应当明确:美术创作是美术教研员应当从事的一项的工作。因为只有投身到美术创作之中,才能帮助我们破解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了解最新的材料和工艺,学习用新的艺术理念提升美术评论的水准,提高评课的水平。实践证明,凡是能够经常从事美术创作的美术教研员,总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着一种特有的朝气,和教师能有广泛的共同语言,给美术教研活动注入强劲的活力。
厦门市湖里区美术教研员林庆辉就是这样一个教研员,他热爱教研员这个工作,因为它是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被人称为“甘当人梯”的职业。他辅导的教师多次在全国和省市的教学、论文、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他忙得更是经常下校听课,指导教学,连续多年举办儿童书画竞赛活动,经常利用假期组织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不懈地进行美术创作。他始终认为,一个美术教师,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学过的美术专业不但不能不能丢,还要不断地吸取新的专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他既学习传统的笔墨,也学习当代画家的创新胆识,假期游历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平时,每当华灯初上、合家欢聚的时分,就是他创作新的山水画卷的开始之时。
多年来,林老师在山水画上进行了从未间断的探索:他曾用浓墨重色勾画过山水,但有时又把作品画得十分清爽;他的画中总有梯田,也曾出现过成片的松树;他尝试过画面的饱满,也用白云或空白使画面异常简约;但不管变来变去,作品基本特点没有丢。
气势磅礴是林老师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不钟爱春花秋月,小情小景,而是钟情于祖国的壮丽山河,即使是南国的青山绿水,在他的笔下也能以自己特有的图式,让山峰竞相舞动,让白云尽情穿行。所以,你看他的画几乎想不到他是南方一位清瘦的书生,一定以为是来自北方一位魁伟的画家。画中蕴含着强烈的动势,是林老师的作品另一个特点。如果我们注意他画中的山蜂,就清楚地看到它门都指向不同的方位:它们挤在一起,在画中尽情地扭动着,嬉闹着,就像一首歌颂长江浪涛的诗一样:“浪追着浪,浪推着浪,浪拽着浪”,百折不挠地奔向远方,像大海的波澜一样壮阔无比。他会巧妙地利用画面的空白——或者是白云,或者是水面——加强这种动势,让它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林老师又热衷表现一个新的题材——北方沙漠中的胡杨。胡杨素有“三百年不死,三百年死而不倒,三百年倒而不腐”的美誉。林老师在它们的身上看到的不只是顽强的生命力,还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横在地上的树干树枝和朝向天空的树干和树枝,它们的曲线像火焰一样地在燃烧,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他被美学中的这种崇高之美,悲剧之美打动。在美术史上还没有人以此为题材进行表现,他正努力地探索着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开拓新的一种艺术语言,为此,他常常冥思苦索,夜不能寐!
要想提高我国美术教育的质量,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美术教师和美术教研员,他们懂教学,也懂美术,他们能评课,也能从事美术创作,只有这样,他们的工作才能得到教师们的认同,他们的话语才能在教师中产生号召力。真诚地希望在林老师能继续带出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真诚地希望全国能有更多的教研员向林老师那样拿起画笔“待细把江山图画”!

名家评价(5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