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紫迪
徐紫迪,美术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作品曾入选“第四届、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著有《看见维米尔》等作。
中文名
徐紫迪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88年
出生地
哈尔滨省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职务
教师、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简介

展览与获奖经历

出版图书
主要论文

学术活动
简介
1988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2003年-2007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7年以中央美院附中专业免试第一名,文化课成绩第一名进入中央美术学院
2010年获“马爹利艺术奖金”,留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JAMES RIELLY工作室。
留法期间曾于法国卢浮宫临摹维米尔《天文学家》,大卫《VERNINAC夫人》
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同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保送资格
2012 年参加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解剖教授 Laura Frazure解剖训练班
2013 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外教、油画材料专家克劳德·伊维尔先生助教、翻译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201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
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导师孙为民教授、理论导师李军教授。
2018年—2022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
2022年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简介(5张)
展览与获奖经历
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观察与表达”主题展览
2007年作品《双老人像》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一等奖
2007年作品《女青年全身像》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二等奖
2007年作品《石膏像》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作品三等奖
2007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生活速写年度展-----首届•2007
2007年作品《生活速写》获“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生生活速写优秀作品奖”
2009年获“马爹利艺术奖金”
2010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优秀作品交流展”,香港中文大学
2011年荣获2009-2010学年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一等奖
2011年本科毕业创作《雨霁》《朝望》《晌》《客厅》获优秀毕业创作二等奖
2011年作品《朝望》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
2011年 “十年——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年 “艺术凤凰”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 “千里之行——本科生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2年 “青年艺术100”,北京
2012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八届画室开放日“艺术传承奖”
201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画室开放日“艺术传承奖”
2013年 获腾讯设计奖学金
2013年 获国家奖学金
2013年 “传承与前行——中央美院油画雕塑师生作品展”
2014年 作品《音乐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4年 “试验田——第二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元典美术馆
2014年 “再见青年”,西五艺术区
2014年“最具潜力艺术家”昌新艺术奖
2014年“依恋”优秀创作奖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创作
2016、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18年博士论文《重解维米尔魅力之谜》 获“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论文”
2018年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2018年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绘画第一工作室“殊相融通”师生联展
2021年素描《女青年全身像》入选“功夫 —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2年作品《窗前》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
2023年 作品《面霜》入选“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作品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2023年 “研究与超越——第三届中国小幅油画展”,中国油画学会
2023年 “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研究展”,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4年作品《等待新娘的亲人们》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展览与获奖经历(4张)
出版图书
《看见维米尔》
作者名称 徐紫迪
作品时间2022-2
本书以古典绘画中的“叙事性”与“绘画性”为切入点,作者从画家与学者的双重视角出发,在画家的创作构思与学者的解读阐释之间找到某种契合,建构起绘画中图像与历史之间的丰富联系,带领读者追踪画家“埋藏”在画作中鲜为人知的线索,以“探案”式的观察分析破译画面中那些带给观者“意外惊喜”的细节。

出版图书(1张)
主要论文
《真实与虚构——重读戴尔夫特一景》,《文艺研究》,2018年4月
《维米尔绘画的隐喻——细读“天文学家”》,《美术观察》,2018年4月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3月
《“厨房”里的“厨娘”与维米尔的宣言》,《美术研究》,2020年5月 [5]
《荣耀与历史——“绘画的艺术”中的隐喻》,《美术观察》,2020年11月
《“沉睡的女仆”与维米尔的“觉醒”》,《文艺研究》,2020年11月
学术活动
2019年4月,“帕多瓦大学遇见中国人民大学——比较视域下的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研究”,意大利帕多瓦大学
2021年12月,讲座“《绘画艺术》中的隐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第三期教师学术沙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23年11月,“裙摆上的“污渍”与安格尔的线索:重读《穆瓦特歇夫人》”,第十七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中央美术学院
2024年3月,“常规与异常”——一个美术史工作坊,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学术活动(1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