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强

中文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个人履历
艺术成果
策划展览
研究方向
参展经历
作品出版
作品收藏
社会活动
媒体专访
出版图书

个人履历

1994年7月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系

2002年7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并获美术学硕士学位

2003年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

2005年加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2010年11月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2013年11月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2010年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2013年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年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5年11月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党支部书记 

2016年12月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高等教育新媒体艺术指导委会主任

2017年任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

2022年1月任广东省美术馆任协会会长 

2022年6月当选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十一届兼职副主席。

艺术成果

2009年,《BOX》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弘深于度/动虚之韵/海天以外/超然若义》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刀笔、画笔、文笔——黄新波在香港》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2017年,《复式·叠透》入选“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墨西哥国家多元文化博物馆

2017年,《消解与共生》入选“第九届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俄罗斯海参崴滨海国家美术馆

2018年,《消解与共生》入选“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

2018年,《四十年的温度》入选“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策划展览

2010年,《物言志:另一个我——亚洲新生代设计展》,798艺术区,北京

2014年,《15 1艺术展》,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太古汇方所,广州

2014年,《我心中的传奇》,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太古汇方所,广州 [4]

2015年,《国粹·空间——许固令、崔华峰双个展》,花城美术馆,广州

2016年,《铸造时代——广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2016年,《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交剪对金针——潮绣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山川无尽——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6年,《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 变相——水墨的维度》,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无名之璞——民间木雕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参与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总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总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参与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巡回展(广州站)》,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第六届广州三年展 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总策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佛山

2018年,《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广州

2019年,《“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年,《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年,《般若·明悟 郑泽生深圳个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

研究方向

自1995年开始,王绍强便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和科研创作工作,至今已有近20年了。作为教师,他根据学院新兴学科的特点,组织申报本科新专业和新的专业方向。本科专业由建院时的二个增至四个,专业方向也由建院时的三个增至现在的九个,形成学院学科建设新格局;他又提出深化工作室改革,取消基础部教研室,保留七个教研室,并成立了十一个教学工作室,初步形成了“一二年级课程制,三四年级工作室制”的教学新模式。在广美期间,王绍强组织学院举办了多场次、各类型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如2012-2013年间举办的“十家讲艺——温故知新: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讲座场场爆满,广受校内外师生和社会人士好评;又有2013-2014年间举办的“五月创意节”系列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论坛、“学院奖”比赛、讲座与工作坊、展览四大部分,共计25项学术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在全国艺术高校及社会业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美院期间,王绍强全力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化进程,使学院呈现出机制创新、环境创新、理念创新、人才创新的生动局面,逐渐形成了健全、稳定的学科架构。

期间,王绍强也长期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以视觉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创办了《Design 360°》中英双语杂志,并担任其总编辑,坚持了十多年,共编辑六十多期,他还带领团队使该杂志获得了2015年度SOPA亚洲卓越新闻奖卓越杂志设计奖。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他策划了《物言志:另一个我——亚洲新生代设计展》《15 1艺术展》《我心中的传奇》《国粹·空间——许固令、崔华峰双个展》等多个展览。除了教学与视觉文化研究工作,王绍强也注重自身的艺术创作。于2012年,他所创作的《弘深于度》《动虚之韵》《海天以外》《超然若义》系列版画作品参加《传承与跨越——靳埭强七十丰年展》,后该系列又于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系列以版画为媒介,以汉字为母题,阐释了中国古代对于“境界”的四种不同解读。

目前,自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1]以来,他的研究则更多地聚焦在艺术管理、展览策划、公共教育、藏品研究,甚至是数字智能化美术馆发展等方面。作为馆长,他既对美术馆上下进行部门调整和改革,激活了美术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能,又规范了展览策划与出版流程。期间,他也策划了《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铸造时代——广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顾展》《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等多个颇具影响力的展览,其中《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还获得了文化部“2016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参展经历

2012年,《传承与跨越——靳埭强七十丰年展》,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中国香港

2013年,《字·汇——中美两国字体展2013》,第5美术馆,里士满,美国

2014年,《学院态度:“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南澳大学,澳大利亚

2014年,《空无·善意》,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

2014年,《气韵中国2014邀请展(西安站)》,贾平凹文化艺术馆,西安

2014年,《最美·悦读——德国最美图书暨广东书籍设计10人展》,中山图书馆,广州

2014年,《2014年AGDIE亚洲平面设计邀请展》,大田林立美术馆,韩国

2015年,《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德国

2016年,《“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设计师邀请展》,77文创园,北京

2017年,《“后岭南”与珠三角》,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7年,《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圣路易·波托西比和平剧院、阿瓜斯卡连特斯市前基督学校画廊,墨西哥

2017年,《第九届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海参崴滨海国家美术馆,俄罗斯

2017年,《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6-2017》,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

2017年,《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

2018年,《时代新风·当代中国画大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

2018年,《墨因:当代艺术邀请展》,春美术馆,上海

2018年,《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美国

2018年,《五柳先生的弦》,东莞万江壹号美术馆,东莞

2018年,《水墨的地理与地理的水墨——十二人新水墨探索展》,21空间美术馆,东莞

2018年,《闽江——关于水的想象》,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

2018年,《时代风华·翰墨天河——广东名家中国画精品展》,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广州

2018年,《足迹——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美术作品展》,陆丰甲子广东岭南美术馆(第一站),汕尾;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第二站),广州

2018年,《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8年,《框架——当代绘画邀请展》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广州

2019年,《岭南意象——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

2019年,《写意中国》,立陶宛国家画廊,立陶宛

作品出版

2016年

1.《脚印——钱海源艺术人生》,ISBN:978-7-5362-6016-0,岭南美术出版社,2016

2.《觅金山鸿爪》,ISBN:978-7-5545-2651-4,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3.《山川无尽——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ISBN:978-7-5362-6086-3,岭南美术出版社,2016

4.《广东美术馆2013年鉴》,ISBN:978-99965-43-19-7,澳门出版社,2016

5.《民族敬仰——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书画展》内部资料交流

6.《戏仿与箴言——罗比武当代艺术作品》内部资料交流

7.《书写与差异——钟曦抽象绘画艺术》内部资料交流

2017 年

1.《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集》,ISBN:978-7-5494-1676-9,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2.《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集》,ISBN:978-7-5362-4378-1,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3.《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ISBN:978-7-5362-6427-4,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4.《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ISBN:978-7-5362-6384-0,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5.《继往与开来——广东美术馆历程(2008—2017)》,ISBN:978-7-5362-6392-5,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6.《视觉与观念——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和学术理念(2008-2017)》,ISBN:978-7-5362-6391-8,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7.《映像293’——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ISBN:978-7-5362-6333-8,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8.《美术馆·数字化与典藏研究》,ISBN:978-7-5362-6307-9,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9.《与天为友——期颐晋五王兰若艺术展》,ISBN:978-7-5362-6132-7,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10.《存真绘心——王玉珏作品集》,ISBN:978-7-5362-6238-6,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11.《第六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ISBN:978-7-5362-6201-0,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12.《“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ISBN:978-7-5545-4075-6,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

13.《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广东省美术与书法作品展》内部资料交流

2018年

1.《广东美术馆2014年鉴》内部资料交流

2.《广东美术馆2016年鉴》内部资料交流

3.《林墉——似山还似非山》,ISBN: 978-7-5362-6498-4,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4.《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内部资料交流

5.《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ISBN: 978-7-5362-,6480-9,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6.《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ISBN:978-7-5362-6554-7,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7.《大地行踪——郝鹤君作品集》,ISBN:978-7-5362-6640-7,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8.《非修正——李松松作品》内部资料交流

9.《时差折叠——美国华人油画会作品邀请展》内部资料交流

10.《变相:水墨的维度——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ISBN:978-7-5362-6603-2,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11.《美术馆:前行与实践》,ISBN:978-7-5362-6631-5,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12.《后岭南与珠三角》,ISBN 978-7-5362-6547-9,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13.《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ISBN:978-7-5362-6693-3,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

14.《立场——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文献展》内部资料交流

15.《岭南意象——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八人展》,ISBN:978-988-79474-6-2,SANDU出版有限公司,2018

16.《万川曾印月》内部资料交流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美术馆收藏。

社会活动

为庆祝《南方日报》创刊75周年,2024年10月22日上午,巨幅国画作品《南峰映日霞满天》揭幕仪式在广州黄埔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一楼大堂举行。李劲堃、林蓝、陈初生、方土、王绍强等艺术名家齐聚活动现场为巨作揭幕,并在现场挥毫合作《秋实图》。  

媒体专访

在著名美术批评家皮道坚先生的印象中,王绍强是一个“对推动新艺术有热情、有理想的人”。今年年初,王绍强在不同场合与皮道坚先生交流时,希望皮道坚先生等艺术界的前辈们能在美术馆新的发展方略的上出谋献策。那时,广东省文化厅已在官方网站公布:王绍强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成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的广东美术馆新一任掌门人。

上任半年多以来,王绍强着力于对广东美术馆内部的深入了解,例如清厘美术馆馆史、馆藏结构、展览规划、人事管理以及建筑空间等等,并对以上各项工作做系统性调整,目前重点调整的是对广东美术馆的研究策展、学术规范、方法流程的建立、修整与规范。另一方面对广东美术馆的建筑体做系统性的维护升级,这项工作将持续到2016年的年底。无论是宏观上的把控,还是微观上的调整,大众都有种种猜测:广东美术馆的再次发展将呈现什么样的格局,与其说猜测,不如说是公众的期待——在新任馆长王绍强的掌舵下,广东美术馆能够更上一层楼。

“硬件”改造:优化空间提升形象

广东美术馆自1997年落成使用到现在已经近二十年的历史,从建筑本身来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一座美术馆的经典之作。当年,广东美术馆是广州二沙岛上的第一座建筑,在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和场所。广东老一辈著名雕塑家梁明诚与王绍强会面时,谈及广东美术馆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广东美术馆建馆之初,他就提出了“装修建筑化”的理念,因为“展示是美术馆的主要功能,装修也要配合美术馆的建筑风格”,这几乎与王绍强提出的“整合建筑空间,优化环境,提高形象,营造大众休闲体验空间的想法”不谋而合。

“软装”升级:完善人才架构深化学术研究

王绍强说,“首先,广东美术馆将强化近现代美术研究功能,完善美术馆的学术团队,研究和梳理区域美术发展状态,了解广东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艺术发展现状,思考美术馆在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才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引进人才,尤其是资深研究员和专业策展人及学术评论家,学术研究是美术馆的灵魂,决定了美术馆的学术高度;最后,是需要完善美术馆的收藏体系,藏品是立馆之本,广东美术馆自创馆以来一直有很好的藏品,在未来应该继续强化收藏管理这项工作。藏品的研究展示更好的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让更多群众分享到美术馆发展的学术红利。”

公众期望:传统与当代格局如何平衡?

广东美术馆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承担了区域艺术发展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的重任。关于学术定位和发展方向,陈迹说,“广东美术馆在开馆之初就有明确定位。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和广东当代美术这三大板块,是收藏、研究和展示的重点。开馆至今近二十年,广东美术馆所取得的成绩和所累积的学术影响力,业界已有公论。”

未来美术馆:数字化与前瞻性

今年7月8日,“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公众号发出“在美术馆畅快的上网!”公告,即只要进入广东美术馆区域,无需密码便可获取广东美术馆的WIFI,从各个端口中观看广东美术馆提供的一切网络共享资源。而就在近期,广东美术馆的对外宣传部门由原来“新闻部”变更为“资讯传播部”,意味着广东美术馆包括由网站、微博、微信等公共关口组建而成的传播体系正在往更实用功能推进。

王绍强最后说,“广东美术馆的各项工作,应发挥管理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制度的力量,然后与社会各界的学术力量一起推动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发展。”作为美术理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皮道坚说,“我对王绍强以及未来的广东美术馆都充满期待。”

出版图书


中国广告与设计分类年鉴

作者名称 王绍强

作品时间2004-4-1

《中国广告与设计分类年鉴》是2004年4月1日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绍强。


平面设计

作者名称 王绍强

作品时间2009-3

平面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针对高等艺术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在毕业前的一次系统化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专题设计方面的学习思路清晰,视野开阔,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探索性。本书通过系统的理论,论述和案例,图文并茂地介绍平面设计的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供学生在毕业设计参考,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读的专业书籍。

出版图书(2张)

无
无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