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儒

杜松儒,1975 年生于天津一个艺术世家。1997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1998 年赴日本京都精华大学版画大学院深造,师从艺术大家黑崎彰;2002 年毕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处处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被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中文名

杜松儒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5年

出生地

天津市

毕业院校

日本京都精华大学

职务

艺术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艺术风格
艺术履历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所获荣誉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杜松儒有着两种不同媒介,但又在美学和精神上贯通的艺术创作:版画和中国画。他早年的版画长于自我情感的捕捉和表现,长于强烈的视觉形式和色彩表达。“梦”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一个关键主题和灵感来源。画面几乎是抽象的,不同的几何形与线条相互交叉、并置,形与形之间存在着既共同组成画面,有时在画面内部又相互入侵的多重关系,造就了画面的运动感。色彩上则使用了纯度和明度都较高的蓝、紫和橙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大氛围中略带活泼的情绪。与此同时,回国以后创作的中国画也逐渐成熟,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美学表达。最开始,他笔下的云、山、土地、天空,用水较少,大量采用符号组合和单色铺陈,充满水印木刻的形式趣味。随着对不同材料、中国文化理解的加深,他的画面开始变得单纯、宁静,艳丽的色彩渐渐褪去,山势墨色则极为浓重、层次丰富,大面积抽象的山峦和大地之中,充满了许多运动的细节。如果说中国艺术传统中要寻找一种典型的符号,那就是“山”,近期杜松儒水墨中的山越来越模糊,但却越来越恢弘,让人不禁流连其中,思考艺术,思考人生。

艺术履历

年份展览名称及地点地理区域
2020年颜色的尽头—杜松儒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年水墨心象—杜松儒作品展(北京力源艺林画廊)北京,中国
2007年心象风景—杜松儒作品展(西五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群体展览


年份展览名称及地点地理区域
2021年剧场谢幕与媒介回归艺术展(墨非墨画廊)青岛,中国
第二届中国(威海)非客观艺术邀请展(天和美术馆)威海,中国
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中国美术管)北京,中国
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大展北京,中国
2020年档案.逐渐形成的闭环——2020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特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雅集兴答—第六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9年墨意—当下的水墨艺术展(南海艺术中心)旧金山,美国
2018年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三周年特展“体用一源:面向未来的水墨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17年界面2017·青年艺术家提名展(Art Lab万象美学实验室) 青岛,中国
2016年“现·向”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济南市美术馆)济南,中国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6-2017)(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2年第三届“都市水墨学术邀请展”(深圳画院)深圳,中国


主要作品

作品名作品图作品信息
梦山梦山纸本水墨设色/121cm×121cm/2019年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纸本水墨设色/122cm×248cm/2020年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米脂的山米脂的山纸本水墨设色/68cm×46cm/2011年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吾之山吾之山纸本水墨设色/240cm×200cm/2021年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记忆记忆纸本水墨设色/100×66cmx3/2014年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主要作品(5张)

人物评价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松儒的作品,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是富有青年的激情与朝气,富有勇敢的探索精神。立足于现代,感受时代前进的步伐,体会传统艺术精神,从中发掘养料,做富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创造,是杜松儒所认定的目标。具体地说,他试图将浮世绘的工艺技术与中国民族传统相结合,再结合现代艺术构成之理念,进行艺术创作。他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他的作品已经具有个性面貌,在简洁、沉稳中有美,有力,有幻想,有对宇宙间未知的探索。“放松”和“偶然”这两个词不仅对我们了解他的艺术非常重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前者是指创作者的心态,后者是说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先未知的因素。创作者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物我相融,尽情地发挥自身潜能。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才可能大胆地利用过程中出现许多偶然的、无序的“状态””因势利导地用来加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杜松儒的许多作品,都显示出轻松和悠然自得的状态。柔和的形、温存的色彩,有韵味感的墨色,还有宁静的线,结合成如诗、如音乐的图画,这是作者心境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含有浓厚的抽象性,有暗示,有寓意,有些是有意为之,有些乃无意形成,而后者连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盛葳(博士,艺术史学者、批评家、策展人,现任《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

杜松儒出生在中国版画重镇天津,弱冠之时考入天津美院的版画系,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造型和版画艺术训练,有着扎实的基础和充沛的创造力。但他并不就此满足,上世纪90年代末,松儒从天津美院毕业后,旋即赴日本深造,在京都精华大学师从版画大师黑崎彰学习版画。在异国他乡的日子,杜松儒在两种同源但又发展出不同路径的版画系统间穿梭,课余则勤工俭学。在日本的几年,他既收获了艺术,又磨练了性格。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就学期间就以《尘界》一作荣获2001日本京展金奖。回国以后,杜松儒在继续思索版画的同时,也回到中国文化的传统脉络和艺术世家的血缘之中。作为父亲的著名画家杜滋龄的影响也渐渐得到他更多的认同。或许是与文化环境有关,或许是与年龄渐长有关。他逐渐从早期那种寻求情感的直接表达变得更加含蓄和深沉,新创作新水墨的面貌也相映的发生改变。少年的青涩隐去,取而代之的中年的冷静与思索。松儒的人生和艺术之路既体现了他个人的变化,实际上也更深层次展现出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变迁。

何加林(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松儒是一位学术底蕴深厚的画家,除了他有一定的家学滋养外,多年留学海外的他,,具有相当的开阔视野和多元的艺术审美,这决定了他以后艺术的宽度与高度。他的版画形式与表现力强,这取决于家学中对传统中国画的熏陶,使他的版画趋于平面构成与符号特征,其版画中始终带有东方人特有的表现力和精神气质。后留学日本,在日本的水印木刻基础上又融入了中国水墨材料的运用,又使他的作品趋于梦幻与浪漫气质而具有当代性。近年,他回归到中国画与材料实验的探索中,泼墨与运彩、意象与抽象、意境与幻象成为他用另一个角度诠释中国画表现力的艺术体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通过黑白空间、点线纵横、疏密节奏、符号安放和形廓经营,感受到一种水墨张力和无形寓有形的独特审美形态,形成了他有别于他人的艺术系统,这种系统是一种智性与感知互为觉悟而产生的,始终会被不断裂変出来的在场所置换,并在传统文化认知经验中挤压出一种心理情绪和理性意识,在当今的中国画逐渐变的越来越世俗和程式化的生态下,这无疑更具实验性和精神性,其作品辨识度高,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充分说明了杜松儒在东西方艺术的交融点上所做出的探索是十分具有示范意义的

所获荣誉

版画和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曾获第17 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日本KYOTO2000版画展新人奖 、日本2001京展金奖等重要奖项,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杜松儒
杜松儒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