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刚

李世刚 ,祖籍山东青岛平度市,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会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候选人提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校友。代表作品是《丹心谱-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韵·印象-杨门女将》《星火》《印象世界杯》等。

中文名

李世刚

外文名

Li Shigang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2年8月24日

出生地

山东省青岛市

毕业院校

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职务

画家、教育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艺术风格
艺术履历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艺术风格

李世刚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他成长的社会背景、国际环境、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李世刚在艺术上秉承“心怀大美、德行天下、文为中国、艺为世界”的艺术理念和“发现美、想象美、研究美、创造美”的鲜明艺术思想,创作了大批讴歌党、讴歌国家、讴歌人民,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力量的红色经典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批表现万物自然并充满大爱情怀主题的当代油画、国画等作品。

李世刚出生于山东青岛平度市一个热爱艺术收藏的农民家庭。从小目睹着父母丰富的艺术藏品长大,耳闻目染给予了李世刚最初的艺术启迪。家乡胶东广袤大地壮美的山脉、四季变换的庄稼色彩、硬朗豪放的乡人形象,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联想,从而触发着他童年涂鸦的灵感,及至拿起画笔描摹古今名作,其超乎常人的美术天赋,有如心声的自然流淌。李世刚的青年时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在系统得到大家名师们的艺术熏陶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的同时,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刻地影响着他,形成他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想法的敏锐性和低调内敛谦和平易近人的艺术人格魅力。

画家李世刚在艺术上融汇东西和百家之长,并非是仅限一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擅长国画、油画、壁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专注于各艺术门类风格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表达方式上致力于跨界艺术探索融合,将中国画的笔墨色彩的写意性与西方油画的抽象性、传统艺术的装饰性与当代艺术的创新性等艺术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学院派写实主义到抽象大写意的表现语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成他艺术张扬个性的个人综合艺术修养和鲜明的艺术品格。

艺术履历

作品参加“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展”“第二、三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等。主创《丹心谱——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组画,成为中国美协推出的第一个新文艺全国巡展,2018年起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国家重大活动,分别在恭王府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山东省美术馆、江苏省宜兴市美术馆等地展出,以此唱响主旋律,构筑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影响较大。积极投身美育事业,倡导“心怀大美,德行天下,美术强国,美育报国”的美育理念。

年份展览名称及地点地理区域
2020年12月10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全国巡展第五站,沈丘县美术馆河南,中国
2020年8月1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山东美术馆山东,中国
2019年7月31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周恩来纪念馆江苏,中国
2019年6月26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宜兴市美术馆江苏,中国
2018年8月1日丹心谱——李世刚、李世东、刘海龙绘画作品展,恭王府博物馆北京,中国

群体展览


年份展览名称及地点地理区域
2017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八一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让崇高融入青春的奋斗”——纪念敬爱的周恩来爷爷逝世四十周年活动,钓鱼台阳光厅北京,中国
2015继绝向壁——壁画艺术求索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大同美术馆大同,中国
2009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获奖经历


年份奖项地点
2014年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中荣获“大展奖”,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国
艺术齐鲁·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山东作品展优秀创作奖 北京,中国
2009年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银奖” 北京,中国

公共收藏


作品收藏机构地点
《人民总理周恩来之一》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北京,中国
《人民总理周恩来之二》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北京,中国
《敬爱的周总理》宜兴市美术馆宜兴,中国
《召唤》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国
《十年谈判路》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国
《六大前后》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国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淮安,中国
《星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北京,中国
《怒放》沈丘县美术馆沈丘,中国
《百年辉煌》平度市党史馆平度,中国
《党的忠厚长者杨明斋》平度市党史馆平度,中国
《党的忠实儿子刘谦初》平度市党史馆平度,中国

创作概况


时间作品
2021年7月1日创作国画作品《百年辉煌》、素描作品《党的忠厚长者杨明斋》、《党的忠实儿子刘谦初》捐赠给山东省平度市党史馆。
2020年11月受中国科学院和人民出版社邀请,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60位科学家创作肖像作品,向2021年建党百年献礼。
2020年11月受中国科学院和人民出版社邀请,开始创作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60位科学家肖像作品,向2021年建党百年献礼。
2020年7月27日绘制了“党的隐蔽战线功臣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者陈昌同志”肖像捐赠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2020年4月积极响应中国美协“心手相牵、以笔作枪、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号召,捕捉塑造抗“疫”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先后创作了油画《护士》《最美印红》等数幅直击心灵的抗疫主题作品。
2018年6月受人民网邀请为俄罗斯世界杯,创作的“印象世界杯”系列作品获人民网六次连续专题报道。
2018年4月适逢延安鲁艺创立80周年之际,创作中国画作品《星火》捐赠给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藏。
2017年11月-2018年1月为周恩来纪念馆创作《十年谈判路》、《召唤》、《六大前后》三张素描长卷,并捐赠给周恩来纪念馆永久收藏陈列。
2017年1月-8月为中央文献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创作《周恩来寄语》(青少年版)书籍中全部素描作品。
2014年2月—8月创作《丹心谱—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系列绘画作品和《韵·印象—杨门女将》壁画作品。
2012年1月创作《杨门女将》壁画作品。

培训和活动概况


时间活动
2021年12月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
2021年7月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组织的全国新文艺群体美术家赴景德镇采风创作活动。
2021年6月24日作为访谈嘉宾参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六期“文艺两新”校友谈—2021网络铸梦活动,做访谈主题“我的艺术创作理念”。
2021年4月21日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关于美术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2021年4月被邀请做为第四届全国周恩来班“读周恩来原著,写心得体会”征文分享活动评委。
2020年11月2日受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书记汪同茂邀请赴景德镇考察交流。
2020年9月12日在周恩来纪念馆接受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采访。
2020年8月31日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课程直播间中,为全国市县文联文艺骨干班学员作了《美术强国 美育报国》的专题直播讲座。
2020年6月被邀请做为第三届全国周恩来班“读周恩来原著,写心得体会”征文分享活动评委。
2020年2月-7月积极参加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发起的“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
2020年2月积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发起“中国美术界以笔作枪致敬抗疫前线最美中国人”的倡议“拿起画笔投入抗疫斗争”。
2019年11月21日受邀坐客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参观学习了总书记的随访足迹,近距离感受了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发展历程。
2019年11月参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组织的“2019筑梦计划·景德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19年10月23日参加由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周恩来纪念馆、世纪风采杂志社主办,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2019年10月22日参加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第七届周恩来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
2018年12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座谈会。
2018年8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2018年第三期中青年文艺骨干和文艺管理干部培训班。
2018年4月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参加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任班长。
2017年11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切实推动文艺创作”调研工作会。
2017年10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座谈会。
2016年11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
2016年1月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阳光厅参加“让崇高融入青春的奋斗”——纪念敬爱的周恩来爷爷逝世40周年青年论坛。

重要新闻报道


2019年19期总第506期中华儿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刊登“画界俩兄弟李世刚 李世东 新时代新文艺的推动者”。
2015年5期总第396期中华儿女杂志——2015年全国“两会”特刊刊登“李世刚 李世东两兄弟共绘丹心谱”。
2014年16期总第383期中华儿女杂志——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专题刊登“李世刚——美育比美术高考更重要”。


主要作品

作品名作品图作品信息
《丹心谱》《丹心谱》2014年/120cm x 220cm x 9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2017年/38.8cm x 53.8cm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夜雨歌行》《夜雨歌行》2020年/120cm x 120cm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半山烟雨》《半山烟雨》2020年/120cm x 120cm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盛夏》《盛夏》2020年/120cm x 120cm本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受版权保护


主要作品(5张)

出版物

出版时间出版物出版社
2020《在周恩来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中国美术年鉴》新华出版社
2018《中国集邮年刊》中国集邮总公司 集邮博览杂志社
2017《周恩来寄语》(青少年版)人民出版社
解放军美术书法特刊2017《解放军美术书法》编辑部
《美术家通讯》274期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9《中华儿女》第506期共青团中央
2015《中华儿女》第396期共青团中央
2014《中华儿女》第383期共青团中央
2009《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



人物评价

学习周总理、张扬周总理一心为民的精神在今天意义特别重大。为此,世刚这几年,他画总理、学总理,我为他已取得的成绩高兴喝彩,我也非常赞同他为国民美育尽力付出的心血,相信他终将有所贡献。

周令钊(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誉为“中国国家形象设计师”)

李世刚很用心,画的很好,很感人,能勾起我对周总理的许多回忆。

常沙娜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

范迪安院长在《饱含情怀的艺术表达》文章中写到:李世刚在创作上不拘泥古风,勇开先河,写实与写意并用,西洋技法与中国画相融,内蕴儒雅,外显祥和,卓然一体,妙韵天成,作品既体现出造型上的严谨,又不失中国画特有的气韵与意境,特别是以组画的形式刻画总理形象,各幅作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彼此串联组成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一生,既塑造了总理的形神兼备,又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画传”的表现手法在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中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显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卓越的驾驭能力,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百年央美坚守理想、恪守法度、淡泊名利的艺术基因,体现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责任意识和艺术情怀。

范迪安(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里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李世刚是当代中国新文艺群体美术家的优秀代表,他身上洋溢着浓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他是中央美术学院一流教育水准和严谨学术风格的卓越代表,自觉践行百年美院精神,站在时代前列,关注民族命运,心系人民福祉,是当今社会美术事业的中坚力量。他师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侯一民、李化吉等中国美术大家,不仅全面学习宗师的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学术品格,更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自觉传播周总理伟大精神,体现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领军者。他和弟弟李世东携外甥刘海龙通力协作的周恩来总理主题性创作,表达了青年一代对于这位20世纪世界伟人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展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激励广大美术工作者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徐里(原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李世刚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创作,接续了中央美院的革命题材创作传统,是新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不仅表明了中央美院主题性艺术创作后继有人,也表明了中央美院培养青年一代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理想。李世刚的主题性创作,表明了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作品得到了老一辈美术家的赞赏,也会在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史上,获得有其应有的艺术价值。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评论家)

齐鲁大地,钟灵毓秀,群英荟萃,人才辈出。当代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世刚就是在这块形如大鹏的土地上展翼飞出的鲲鹏,翱翔于广袤天地。他是新文艺群体美术家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李世刚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得广泛赞誉,也为家乡增添了荣光。

张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

李世刚
李世刚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