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晶

吕品晶,男,汉族,1966年出生,江西丰城人,2002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5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教授 。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三兄弟号称“三吕”,在陶瓷美术界享有盛誉。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中文名

吕品晶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6年

出生地

江西省丰城市

毕业院校

同济大学建筑系、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职务

中国美协会员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生平
社会兼职
主要成就
社会活动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1983—1987年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生

1987—1990年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1995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建筑师

1997—1998年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公司高级建筑师

1998—2000年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教师

2000—2003年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

2002—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美术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2003年 晋升为教授

2003—2007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2007—2008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

2008—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

2014—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

2015—2016年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建筑学院院长

2016—2017年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建筑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

2017—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社会兼职

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院院长,丹麦 奥胡斯建筑学院 荣誉教授。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三兄弟号称“三吕”,在陶瓷美术界享有盛誉。

社会活动

2022年8月30日14点,“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同上一堂美育公开课”开播,吕品晶教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美育公开课

人物评价

2006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来,吕品晶一直围绕所申报的课题《艺术院校建筑教育体系研究》展开研究。不仅利用所负责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开展建筑教育新模式的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展开科研和社会服务,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活动,也注意拓展校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建筑教育的最新进展,在交流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所提出的艺术院校背景的建筑教育模式与理念。

在北京市教委教改的大力支持下,吕品晶带领其团队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主编《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丛书》,改变了国内美术院校建筑教学教材严重匮乏的现状。如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已日益清晰明确,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教学体系。

吕品晶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建筑院校之间的交流,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会。2007年曾应邀参加欧洲建筑院系主任大会,并作“中国建筑教育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特色实践”的主题发言,充分展示了我校建筑学院在当代中国建筑教育大环境下所走出的一条极具特色、卓有成效的办学之路。这次会议也使我校建筑学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非欧盟学校会员。利用这个教育交流平台,我校建筑学院先后与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建筑学院、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等国际著名建筑院校新建了教学交流关系,吕品晶功不可没。

2007年9月,我校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建筑学院共同承办“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吕品晶从申请承办、策划主题、会议组织、成果出版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会充分地展示了美术院校建筑教育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美术院校的建筑教育可以为中国的建筑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贡献力量。这次大会还引发了国内六校毕业设计联合教学,建立了与国内著名建筑院校之间密切的教学交流。

此外,吕品晶还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旧城特色街道空间形态研究”、“北京望京街道空间形态研究”、“北京昌平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等政府委托科研项目。并积极服务于北京奥运建设,完成“奥运中心区环境景观设施设计”等重点工程项目。汶川地震后 ,吕品晶组织师生奔赴灾区,参与城镇、学校灾后重建设计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吕品田、吕品昌、吕品晶三兄弟号称三吕,在陶瓷美术界享有盛誉。

吕品晶
吕品晶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