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孟昕
陈孟昕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及美协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中文名
陈孟昕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7年4月
出生地
河北邢台市
职务
画家、教师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经历
个人作品
出版情况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 ,获全国奖八次,省展金奖四次。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和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个人作品
1984年 | 《秋之祭》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佳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腊月》参加纪念建党90年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
---|---|
1989年 | 《红山楂》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特邀作品(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一方水土》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展特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 |
1992年 | 《人物四屏》获走向二十一世纪省书画展特别奖,省文联、省文化厅、省教育厅; |
1993年 | 《心游古木枯藤上》获湖北省工艺美展特别奖,省工艺美协、省工艺美术学会; |
1994年 | 《月皎似昼》首届《国画家》水墨画展优秀奖,《国画家》学术委员会;《多米尼加风情》参加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美协; |
1997年 | “工笔画的艺术语言”《中国高等美院实力派教师·工笔人物画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关于工笔画技术问题的实验报告”《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漫谈速写用线”《中国实力派高等美院教师速写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 |
1999年 | 《人闲月清》参加中国美术馆典藏扇面画展,中国美术馆、日本东京立松涛美术馆;《太阳花》获得湖北省山水、油画、水彩展学术奖,湖北省美协、组委会;《一方水土》参加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首届《美术文献》展组委会;科学研究项目《卡通动画基础造型与微机操作研究》1999年获批为院级科学研究项目;“国画毕业创作课的三个重要程序探讨”《湖北美术学院学报》;“再论中国画线条美的创造”《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00年 | “线的表现与审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教学研究项目《美术教学计算机数字化动画及图形图像课程体系研究》2000年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
2001年 | 《黄河花园口纪事》获湖北省美协成立50周年美展银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论工笔画的技术表现”《艺术探索》第3期广西艺术学院学报;3月主持“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成果”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2年 | 《大禹北方治水》入选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国壁画学会; |
2003年 | 《大禹北方治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古诗意图》被2008奥业匹克美术大会收藏,国际奥委会、文化部;《水墨三屏》获省美协成立50周年美展学术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腊月》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美展“湖北美术奖”学术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 |
2004年 | 《碑颂》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伟业铭记——湖北省人物画展”上获学术奖,湖北省宣传部、省文联;《腊月》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特邀作品,第一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特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现代工笔画院;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壁画设计制作;涵养琴台高山流水觅知音大型浮雕壁画设计等;“关于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术问题的实验报告”《新经典·重提学院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说线——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思考之一”《水墨纵横》;“现代工笔画创作思考之二”《国画》第6期人民美术出版社;“说线”《亚洲书画》;《栗子熟了的时候》第六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文化部中国美协; |
2005年 | 河南郑州花园口“拔口堵口”纪事大型浮雕设计;《碑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作品,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 |
2006年 | 《碑颂》获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奖,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协;《人物四屏》获湖北省书画艺术作品展特别奖,省文联、省文化厅、省教育厅;“我的中国画代条观”《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出版社;“文化消费情景下的美术展览”《新锐视界》河北美术出版社; |
2007年 | 计算机动画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类第二批)——绘画专业负责人之一;“教学质量是美术高校的生命线”《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7.2;“桃李芳菲、感怀斯人”《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7.2;“学院经典——演绎当代工笔画艺术新风貌”《美术》第475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展协会;《高山流水觅知音》获第十届湖北省美展铜奖,省文联、省文化厅、省美协;《一方水士》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并获湖北省八届美展金奖,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 |
2008年 |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动画基础——动画造型》课程负责人;立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动画专业主要负责人;“从东西方艺术精神到艺术市场选择”《国家画廊》四川美术出版社;“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意识与处理”《走进学院·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家档案》天津美术出版社;“平和儒雅的风范现实关怀的高标”《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秉德养墨、以画说话”《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8.3;武昌新火车站艺术装饰设计,武汉江滩大禹治水北方水神故事大型浮雕设计;《一方水士》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一方水士》纪念蒋兆和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中国人物画展特邀评委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一方水士》入选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协;《一方水士》获湖北省第五届文艺明星奖,湖北省文联;《碑颂》获湖北省九届美展金奖,湖北省文化厅、省美协; |
2009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笔人物画》主讲教师之一;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中国画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成员;“意象写真、为民讴歌”发表至《美术》494期;“画家论道”《艺术沙龙》中国美术出版社;《碑颂》参加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文化部艺术团、中国美术家协会;《碑颂》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暖月亮》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文联、北京人民政府、中国美协;《暖月亮》湖北省“屈原文艺奖·优秀艺术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暖月亮》获第十届湖北省美展特别奖,湖北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暖月亮》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 |
2010年 | “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发展”《学院美术》48期;“我的导师张振铎”《湖北美术学院校庆论文集》;“回顾与展望建设与发展”《学院美术》;“关于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永远风采》;“河山情怀、笔墨纵横”《永远风采》;“心灵之舞——关于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描之我议”《学院·精品》湖北美术出版社;“民族艺术的经典、先进文化的范示”《学院美术》51期;《暖月亮》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暖月亮》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暖月亮》获纪念“延座”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分区展金奖,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省美协、文化厅;《帕米尔风情》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文化部中国美协;《帕米尔风情》获河北省第七届美展一等奖,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美协; |
2011年 | 民族艺术的经典—关于“学院·经典”第二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展的若干思考《美术》第520期;技进于道,慧教泽今——关于邵声朗先生的山水艺术《学院美术》;《栗子熟了的时候》获河北省第六届美展特等奖,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美协; |
2012年 | 李可染画院特聘研究院;3月,中国友联画院画家; |
2013年 |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 |
出版情况
《孟昕线描》 | 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1993 |
陈孟昕工笔专集 | 作品集 | 荣宝斋出版社 | - |
《中国当代人物十家合集》 | 合集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当代国画名家》 | 作品集 | 中国书画报 | |
《聚焦美术——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画家陈孟昕》 | 画册专刊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
《中国画家作品》 | 作品集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
新水墨《湖北卷》 | 编著 | 西冷印社出版社 | |
《美术时空》实力派画家陈孟昕 | 画册专刊 | 中国文艺出版社 | |
《国画家报》陈孟昕专集 | 画册专刊 |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 |
《国画家报》陈孟昕专集 | 画册专刊 |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 | |
《美术天地》陈孟昕专辑 | 作品集 | 美术天地杂志社 | |
《陈孟昕画集》 | 论文作品集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当代实力派画家陈孟昕》 | 作品集 |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 |
《中国百杰·陈孟昕作品选》 | 作品集 |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 | 2005 |
《动画造型》 | 教材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 |
《陈孟昕人物速写精选、中国当代名家速写画丛》 | 论文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
《名校名师试卷点评》 | 编著 | 江苏美术出版社 | 2004 |
《陈孟昕作品集》 | 作品集 | 中国百花出版社 | 2002 |
《名师教学画选·陈孟昕线描集》 | 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01 |
《陈孟昕水墨小品集》 | 作品集 | 香港天马图书出版公司 | 2000 |
《陈孟昕自选作品集》 | 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00 |
《中国美协会会员精品画库·陈孟昕国画选》 | 作品集 |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99 |
《陈孟昕自选作品集》 | 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1999 |
《陈孟昕画集》 | 作品集 | 福建美术出版社 | 1998 |
《中国美协会员辑粹·陈孟昕画集》 | 作品集 | - | 1998 |
《陈孟昕线描集》 | 作品集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1998 |
《中国工笔画当代精英画家作品集》 | 作品集 | 福建美术出版社 | 1998 |
科研成果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持或参与情况
1、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1)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动画基础——动画造型》课程负责人;
(2)2008年立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动画专业主要负责人;
(3)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中国画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4)2007年计算机动画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
2、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1)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类 第二批)——绘画专业负责人之一;
(2)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笔人物画》主讲教师之一。
1.
负责的教研、科研项目
1、教学研究项目《美术教学计算机数字化动画及图形图像课程体系研究》2000年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 级教学研究项目;
2、科学研究项目《卡通动画基础造型与微机操作研究》1999年获批为院级科学研究项目。
1.
教学成果奖(省政府四年评审一次)
2001年陈孟昕教授主持的“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成果”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1.
科研项目及成果转让
1、2005年河南郑州花园口“拔口堵口”纪事大型浮雕设计;
2、2008年武昌新火车站艺术装饰设计;
3、2008年武汉江滩大禹治水北方水神故事大型浮雕设计;
4、2004年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壁画设计制作;
5、2004年涵养琴台高山流水觅知音大型浮雕壁画设计等。
发表论文
民族艺术的经典—关于“学院·经典”第二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展的若干思考 | 《美术》520期 | - |
技进于道,慧教泽今——关于邵声朗先生的山水艺术 | 《学院美术》2011.02 | 2011 |
民族艺术的经典、先进文化的范示 | 《学院美术》51期 | - |
关于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 《永远风采》 | |
河山情怀、笔墨纵横 | 《永远风采》 | |
心灵之舞关于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描之我议 | 《学院·精品》湖北美术出版社 | |
回顾与展望 建设与发展 | 《学院美术》 | |
回顾与展望 传承与发展 | 《学院美术》48期 | 2010 |
我的导师张振铎 | 《湖北美术学院校庆论文集》 | 2010 |
画家论道 | 《艺术沙龙》中国美术出版社 | - |
意象写真、为民讴歌 | 发表至《美术》494期 | |
平和儒雅的风范 现实关怀的高标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
秉德养墨、以画说话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3 | |
从东西方艺术精神到艺术市场选择 | 《国家画廊》四川美术出版社 | |
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意识与处理 | 《走进学院·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家档案》天津美术出版社 | |
学院经典——演绎当代工笔画艺术新风貌 | 《美术》475期 | |
教学质量是美术高校的生命线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7.2 | |
桃李芳菲、感怀斯人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7. | |
我的中国画代条观 | 《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出版社 | |
文化消费情景下的美术展览 | 《新锐视界》河北美术出版社 | |
说线 | 《亚洲书画》 | |
现代工笔画创作思考之二 | 《国画》6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说线——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思考之一 | 《水墨纵横》 | |
关于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术问题的实验报告 | 《新经典·重提学院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2004 |
论工笔画的技术表现 | 《艺术探索》3期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 - |
线的表现与审美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
国画毕业创作课的三个重要程序探讨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
再论中国画线条美的创造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
关于工笔画技术问题的实验报告 | 《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 | |
漫谈速写用线 | 《中国实力派高等美院教师速写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 | 1997 |
工笔画的艺术语言 | 《中国高等美院实力派教师·工笔人物画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 | 1997 |
人物评价
孟昕的画,犹是智慧的交响,时代的乐章,至雅至美。他的小品水墨画,如诗中的绝句、律诗,词中的小令、短调,或精心琢磨,或轻描淡写,或率性涂抹,所透露出来的素染浅降的清雅,用笔迅急滞涩的玄妙,用淡泊幽雅的心境,确立出自己精神意向和作品的逸品高格。他的工笔画,有的如田间晚唱、梦中幻景,有的如恢宏诗史、大派交响,或细密有致,或冷暖韵色,或变异物形,所展示出工笔画镂金错采的壮丽,形象别裁的灵气,工中见写的大派,把中国人物画创作推到了一个致广大尽精微的新境界。是止于至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