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波

金江波,男,汉族,1972年12月出生,浙江玉环人,研究生学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民进会员,教授 、博士生导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第十四届政协常委; 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 ;上海美术学院 执行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文名

金江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2年12月

出生地

浙江省玉环市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职务

中国美协会员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人物经历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获奖记录
个人作品
主持项目
学术成果
人物观点

人物经历

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

199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1996年-2000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国际多媒体事务所&计算机设计工作室主任;

1997年-1998年,日本东京株式会社Celsys,研修多媒体设计管理;

200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研究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留校任教;

2002年,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访问学者;

2002-2007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数码艺术中心讲师;

2009年,新西兰戈维布鲁斯特国立美术馆访问艺术家;

2010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

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201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晋升副教授;

2014年,任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2016年,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班”结业;

2017年,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2017年--2021年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挂职)

2019年,北戴河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全国政协第139期地方政协干部培训班”结业;

2019年,上海市政协常委 ;

2020年,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主席;

2021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45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结业;

2021.01--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2022.06--民进上海市委常委;

2022年,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委员。 

2023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 

202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社会兼职

2015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乡村实践与文化复兴的邂逅”展览 策展人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IDC) 副主任 秘书长 

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 副主任(2017.07)

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2018.01)

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2019.0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 委员(2019.12) 

第二届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15.12-2020.11) 

第三届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2020.11) 

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07) 

文旅部非遗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2017.10)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审定委员会 委员(2021.11)

全国设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委员(2022.11)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理事(2022.09)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非遗与旅游融合专委会委员(2020.10)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2021.01) 

民进宝山区第八届委员会主委(2021.05) 

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副理事长(2020.10)

上海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术专委会主任(20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第十届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

2024年11月,当选为第一届公共艺术艺委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国际公共艺术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

获奖记录

2008年,获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

2009年,AAC艺术中国年度十大艺术家(摄影类);

2011年,获“上海市十大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称号;

2014年,获 “中国美术奖”提名奖;

2014年,获 “上海设计展一等奖”;

2014年,获“上海大学玄陵优秀艺术教育奖”;

2015年,获“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17年,获“中华文创力量先锋人物”称号;

2018年,获上海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

2022年,获“上海市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个人作品

个展

2022年《元·逍遥》金江波个展,武汉合美术馆,中国

2012年《与自然的对话》金江波个展,ArtHK艺术博览会 3C17,香港国际展览中心,香港

2012年《异乡·原乡》金江波摄影展,M50爱普生影艺坊,上海,中国

2011年《观象》金江波与TIM双个展,798四面空间,北京,中国

2011年《Dialogue with nature》金江波个展, Starkwhite艺术中心,奥克兰,新西兰

2010年《Shanghai Ye!Shanghai》金江波个展,Starkwhite艺术中心,奥克兰,新西兰

2009年《中国的四季》金江波个展,戈维特布鲁斯美术馆,新普利茅斯,新西兰

2009年《现在》金江波、曾力作品展,上海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群展

2002《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

2003《紧急地带》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

2004《轻而易举--上海拼图》,奥斯陆国立美术馆,挪威

2005《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蒙彼利埃,法国

2005《麻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2005《初次相约》中德当代艺术展,瑞内博物馆,德国

2005《艺术崛起》世界艺术博览会,多伦多世界艺术博览中心,加拿大

2006《IDAA》国际数码艺术展,昆士兰博物馆,澳大利亚

2007《PLUG IN》新媒体艺术展,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瑞士

2008《亚洲方位》第三届南京三年展,南京博物馆,中国

2008《GO!CHINA》中国当代艺术展,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

2008《笔墨都市》第六届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博物馆, 中国

2008《活的中国园林》艺术展 德累斯顿皮尔内茨宫博物馆,德国

2009《看真D》第三届广州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

2009《各搞各的--歧观当代》中国当代艺术展,台北MOCA美术馆,中国台湾

2009 “景观·静观” 中国当代摄影专题展,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国

2009《艺术高速》当代艺术展,贝尚松pave艺术中心,贝尚松,法国

2009《WATW 天下一家:中荷联合摄影展》,荷兰文化中心

2010《延时》中瑞新媒体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伯尔尼美术馆, 中国&瑞士

2010《草稿--上海》希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2011《山水》中国当代艺术展,瑞士卢塞恩当代美术馆,瑞士

2011《水晶城》亚洲当代艺术展,下城当代美术馆,惠灵顿,新西兰

2012《第三自然:中国再造》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中国

2013《溪山清远》中国当代艺术展,西班牙圣达菲当代美术馆,巴塞罗那,西班牙

2014《中国艺术在巴西》当代艺术展,圣保罗当代博览中心,巴西

2014《非洲达喀尔双年展》当代艺术展,达喀尔,塞内加尔(非洲)

2015《地方重塑》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闭幕展,米兰,意大利


作品收藏

Uil Sigg 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

DSL collection 收藏基金会

保时捷(Porsche)艺术收藏基金会

澳大利亚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

新西兰国家美术馆

新西兰戈维布鲁斯特当代美术馆

香港M 博物馆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比利时、墨西哥等银行机构及境内外收藏家及机构 

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

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

武汉合美术馆

艺术百代美术馆

北京墙美术馆

主持项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宝来了多媒体秀》 艺术总监 总设计师

2010年 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博物馆-历程厅》 主持设计

2010年《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非洲厅》 艺术总监 总设计师

2010年《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艺术总监 总设计师

2012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 互动项目 艺术总监

2013年 浙江省玉环县、天台县、丽水县等“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 项目总监

2014年 上海世博园 “世博源\快乐源”世博轴大型多媒体影像秀 艺术总监

2014年上海自然博物馆“集成媒体” 项目总监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览“地方重塑:中国乡村实践与文化复兴的邂逅”

2016年达喀尔双年展中国馆 策展人

2018年-2022年第三届、第四届国家文旅部主办的“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专题展”策展人

2019年 纪念浦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展策展人

2021年上海市建党百年红色文化工程“曙光: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特别艺术大展”总策展人

2021年上海市建党百年《奋斗》红色艺术主题展 策展人

2022年上海市《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 策展人

学术成果

1.著作《地方重塑:国际公共艺术奖案例解读》,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

2.著作《地方重塑:两岸三地公共艺术政策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

3.著作《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挑战与机遇》,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

4.著作《地方重塑:莫干共识乡村公共艺术实践解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

5.著作《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2021,(06)

6.著作《我心即白云》,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年

7.著作《重塑-51 1:绿色的未来力量》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7.论文“引领与融合:新文科建设语境下的“新美育”的思考”.装饰CSSCI,2021(07)

Applicationof Deep Learning-Based Integrated Trial-Error Science,Technology,Reading/Writing,

Engineer,Arts, Mathematics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ntiers inPsychology,2021/10/1通讯作者,SSCI二区

8、论文“全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主题策展构建”,创意与设计,2021(06)

9.论文“技近乎道:传统生活智慧的设计之道”公共艺术,2020(05)

10.论文“公共艺术:实现城乡新生活的助推”.公共艺术,2019(02)

11.论文“全球视野下的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2018(03)

12.论文“地方重塑:活态、活性与活力的非遗社区建设”.装饰,CSSCI,2016(12)

13.论文“地方重塑:非遗传承与乡村复兴”.公共艺术,2016(02)

13.论文“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包装工程,2015,36(22)

人物观点

2015年9月,由文化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上海试点结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金江波介绍,选择90后做非遗传承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很有影响力,他们可以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变成现在有价值的东西。

“其实非遗传承人群的‘群’字用得很好,它把有兴趣的群体都囊括进来,是一个良好生态。在这里,大家可以跨界合作,也可以有人脉资源积累,为未来非遗发展和推广打下基础。”金江波介绍,针对传统工艺如何当代化,接下来将帮助他们建立品牌,搭建孵化平台,未来也许将诞生一批“非遗创客”。

作为学院副院长、教授金江波说:“让非遗进入现代生活并且成为生产力,让非遗成为扶贫的支撑点,这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今后的目标,把非遗扶贫做的更有特色,既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自信。同时,通过非遗扶贫,让我们美术学院的学员走进偏远山村,走进生活,为艺术院校学生开辟思政课‘延伸课堂’。”

金江波
金江波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