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

吴磊,男,汉族,致公党党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致公党山东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 ,济南市十四届政协委员,济南市十五届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济南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获“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济南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中文名

吴磊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1年3月

出生地

山东省滨州市

毕业院校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

职务

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简介
展览
著作
相关文章
出版图书
词条图册

简介

吴磊,1971年3月生于 山东省 滨州市。1989年至1991年 山东艺术学院 师范系专科毕业,1991年至1993年7月 山东师范大学 美术系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会员,济南市老年大学客座副教授。

简介(1张)

展览

1993年作品《工笔花鸟》入选"93`首届全国中国画大展" 及"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93`山东省中国画展" 并获省展二等奖。

1994年10月工笔人物作品《雁丘辞》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1996年7月工笔人物作品《荷塘夏夜》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山东省书法、美术作品展"并获三等奖。

1997年3月工笔人物作品《菩提树》入选"山东省首届中国画人物展"并获二等奖。

1997年7月写意人物作品《收》入选"山东省庆祝香港回归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并获二等奖。

1997年11月工笔人物作品《影儿》入选"山东省第二届工笔画展"并获二等奖。

1998年10月工笔重彩人物作品《绿荫》入选"中国第四届当代工笔画大展"并获"丹青铜奖"。

1998年获"山东省美术创作荣誉奖"。

1999年7月工笔作品《家-姐妹》获省美展三等奖。

2001年4月作品《二月的玫瑰》获"首届中国重彩画展"铜奖。

2001年作品《九月的清晨》获"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三等奖。2002年作品《九月的向日葵》获得"中国第五届当代工笔画大展"铜奖。2003年作品《清晨》入选 "全国重彩画精品展"。

2003年作品《古韵》入选"中国工笔画小品展"。

2004年作品《那时花开》入选"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并获省美展一等奖。

2005年10月作品《马球》入选山东省体育美展。获二等奖。

2005年11月作品《写生课》获山东省写生画展一等奖。

著作

1999年及2000年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编写《怎样画鹰》、《怎样画鸡》、《怎样画牵牛花》、《怎样画小鸡》、《怎样画月季》、《速写技法》等多部美术专业书籍。绘画作品被收入多种画集,作品和文章被《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山东青年报》、《羲之书画报》、《中国书画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山东教育报》和《知识与生活》等多家报纸和杂志登载介绍。山东卫视、济南电视台、烟台电视台、滨州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都有专题片介绍播出。

相关文章

青年画家吴磊

——作者:孔新苗

上世纪初,当中国美术将“写实改造中国画”作为走出古典形态的变革路径,创造时代人物的新形象,就一直是有进取精神的中国画家关注的中心课题。从徐悲鸿到刘文西,从方增先到周思聪……20世纪中国人物画创作以全新的时代色彩为具有丰厚传统的中国美术史描绘了崭新的一页。近20年,当时代审美文化生活由审美趣味的集中和创作目标的统一,日益走向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和画家生存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可能,由艺术教育、艺术展览、艺术市场和艺术批评家、艺术代理人等多元因素构成的中国艺术世界,在新一代画家面前展开了更加开阔却也路径交错的选择空间。如果说前辈们的艺术追求,是中国美术如何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形象;那么今天的青年美术家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当代艺术世界中展示出个性的形象。如此,历史机遇给前辈们借鉴西方造型手法实现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更新的那条成果丰硕的道路,就成为今天后来者的新传统和有待实现跨越的新起点。

我与青年画家吴磊相识时他在读大学三年级,后毕业留在美术学院教学。他以充满活力的性格、热情的工作态度和为艺术理想不惜投入的生活方式,一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时代是个忙碌的时代,尤其对出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但在我感觉中,从生活到工作、从学习到创作,需要面对的各类问题非但没有使他产生故此失彼的宿命和浮燥,反而好像更加调动起了他追求生活与创作事业的潜能。几年下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在身边同龄人中颇为突出。

在《荷塘夏夜》、《影儿》和《花荫》等是系列90年代末创作的作品中,能明显感到作者力求秉承20世纪人物画创造的新传统,用表现身边生活的视角给画面灌注一种朴素而亲切的美感。画家使用新矿物颜料的手法突出了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和新气息,在整体品格中赋予作品一种唯美、宁静的气息,从而与20世纪人物画经典作品的社会性主题拉开了距离。如前述,在新一代画家面临的自我艺术形象定位问题上,我认为关键在于画家选择在什么视域中展开自己思考与创作的实践。概括来说,这种基本的视域选择有三层:面对艺术市场(局部的)、面对艺术世界(整体的)和面对中国美术的历史创作语境。如果说面对艺术市场是突出实用的一面,那么面对艺术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市场)则体现了一个画家所具有的艺术创造理想和个人风格追求定位。吴磊显然属于后一种。进入2000年以来的作品,他明显强化了“笔”在造型中的表现性,用色去“画”的语言手法在用笔去“写”的融合中,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意味”。这集中体现在《梦里荷塘》等作品中,其中几个人物面部形象的刻画,造型的提炼与概括不仅强化了形象的传神效果,也提升了画面意味与语言表现的境界。《四月梨花》和《写生课》分别对“光”效果的表现和用线铺张的效果,展示了作者在新的方向上拓展形象表现语言可能的探索与实验,一种在探索途中的创作活力与未达目标的大胆与生涩跃然眼前。有时,作品中的这种活力与生涩反而能提供比练达的娴熟更多新的视觉感受。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常围绕在对这类问题的讨论上。

作为一位有突出发展潜力的青年画家,我对吴磊创作追求的期望,是他能由对艺术世界的关注,向“中国美术的历史创作语境”这第三层视域提升。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言,艺术世界作为一个由众多社会元素构成的“场”,内涵了当代文化诸多对立因素的博弈关系,一个艺术家是否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而进入这个“场”并被其接受,是衡量一位艺术家基本能力的标志。但同时“场”又不是孤立的,它又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与其它“场”发生着动态的联系○1。面对21世纪新媒体图像技术把人类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世界紧密联结起来,在共时态的对比中凸显各自的时代活力与民族特点的新环境,中国当代美术作为具有独特历史和审美语言之根的艺术系统,如何在这种交流与对比中彰显出新的时代精神品格,从而将前辈们变革中国艺术的传统形态而走向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承接为今天展示中华艺术于世界艺术之林中的新成果。这一目标作为当代中国艺术世界的“信仰”,它不是虚拟的,因为跨文化的交流正日益丰富多样,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实践性课题;它不是概念的,因为每一次具体的创作过程都要求艺术家笔下产生出有时代特点的新形象,而不是去重复前人或他人的道路。创造新形象的艺术实践方式和审美道路选择人人不同,但都要求新的审美个性和新形象意味的产生,都要求艺术家在中国传统绘画语言、20世纪美术变革成果和当代世界艺术交流的交错网络中,定位自己创作与表达的可能与不可能○2。在对自己笔下形象意味的深度创造探求中,走向语言表现的新个性和新可能……

我期待着吴磊的新作。

2006-05-12于山东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2张)

出版图书

《怎样画月季》作者名称 吴磊

作品时间2001-2-1

《怎样画月季》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出版图书(1张)

词条图册

词条图册(4张)
吴磊
吴磊的概述图(1张)
书画同源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