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山
徐福山,男,山东平度人,生于1970年4月。文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院长、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评委,中华艺文奖基金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书法、国画及诗词创作。曾受邀在海内外举办个人展览十余场,参加国内外各机构部门展览百余场。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机构收藏。
中文名
徐福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0年
出生地
山东省平度市
职务
画家
相关星图
词条图册
艺术风格
艺术履历
出版物

名家评价
艺术风格
徐福山的绘画艺术从传统入手,以书入画,追求以诗为魂,骨法用笔、抒情言志的文人画基调。艺术言语沉实朴厚,大气而实在。章草的习学使其艺术风格高古,同时在对传统的追随与继承中注入时代气息,这让他的作品沉着而不失灵动,飘逸而不失端庄,透出正大之气象。他的花鸟画格调空灵、清高、清雅;画作中常有自作诗,通过诗作来阐发画面的意境。诗意所至,景则生,书意所到,则形简而象大,以笔墨意趣而唱和内心的诗韵。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年份 | 展览名称及地点 | 地理区域 |
2020 | 天工与清新——徐福山诗词书画展 | 烟台,中国 |
2018 | 文心墨韵—徐福山诗词书法作品展 | 东营,中国 |
2017 | 笔墨意象——徐福山书画作品展(恭王府博物馆) | 北京,中国 |
2015 | “写意文心——徐福山书画作品巡展”(韩国站) ,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展厅 | 首尔,韩国 |
2021年10月15日 中国国家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邀请展 “百年风华——花鸟画名家作品展”
2021年6月25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光辉的历程”全国中国画名家主题作品提名展
2021年4月15日 不歇的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70后”艺术家美术作品展
2019年5月6日参加人民网主办的“家国情怀 奋斗青春--当代百位青年艺术家美术精品展”
2014年11月 组织并参加《梅韵流芳墨彩寄情—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书画名家展》
2014年09月 组织并参加“纪念新中国司法制度重要奠基人谢觉哉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4年07月 组织并参加了“沙漠绿洲中国梦中国美术名家库布其写生之旅”
2014年06月 组织策划并参加了“九一八国家工程”书画创作
2013年11月 主办并参加《梅韵流芳墨彩寄情——纪念梅兰芳诞辰119周年纪念展》
2013年11月 参加由中国文化报主办的《美丽中国海疆行——书画名家走进青岛》
2013年02月 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庆祝王定国百岁诞辰——全国百位画家书画作品展》
2012年10月 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丹青高密”——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2012年06月 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上合组织北京峰会的“丝绸之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
2011年10月 参加“田园情韵”——中国当代名家作品展
2011年09月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中西合璧 书画同源”——优秀青年书画家联展
2010年10月 参加中国当代名家走进黄河三角洲作品展
出版物
出版有《中国画跨文化传播的认知与拓展》、《文心墨韵——徐福山诗词赏析》、《徐福山书画集》、《写意文心——徐福山书画作品集》、《恭王府艺术系列展-徐福山书画作品集》、《徐福山书画》、《徐福山花鸟作品集》等。
名家评价
莫言:
徐福山是我中国艺术研究院同事,常见面,也零星看过他的画、书法和古体诗,感觉不错。真正对徐福山书画有比较理性的了解,是今春观看了他在恭王府举办的画展。福山的画走的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其绘画主要以大写意花鸟为主,他遣物造象如同指挥千军万马,人、物得其所,花鸟得其宜,故其画境界不凡。福山喜欢刚健硬朗的意象,譬如菊花、兰花、海涛、松树、仙鹤等,尤喜苍鹰、风竹、老梅等,此福山心象也;他笔墨简洁,往往三两笔即直逼事物本质,没有冗余繁杂。福山笔下的苍鹰虽千姿百态,或在山,或在林,或高飞,或栖止,但都有傲睨万物的气概,不苟同流俗的勇气。福山的风竹也很有个性,在他笔下风与竹相击相搏,风愈烈,愈可彰显竹之高节。福山有题风竹诗道“任凭北风烈,挺拔显高节。历经四时风,不改真本色。”福山笔下的梅花,铁骨铮铮,不为桀存,不为尧亡,于深山之中,花开花落。他有诗道“独居山中多少年,修成铮铮铁躯干。不与百花争春色,敢斗风雪腊月天。”福山所写者物,所见者其心志也。苍鹰、山中老梅、风竹等,皆其内心写照。
福山于书法亦用功甚勤,故身体力行习书不倦。福山的画得益于修习书法,其画中书法用笔历历可见。其书法以章草为主,兼及其它,走刚健一路,力透纸背,呈现出朴茂的风格。
福山的诗约有两类:一、题画诗。心中景象以形象写之,成画,以语言写之,则成诗。福山的画、书、诗相得益彰,互相映衬。譬如《题梅花》“梅花烂漫香凝远,不与百花争春艳。一枝凌寒我自开,笑迎满天冰雪来。”画写梅之态,诗写梅之境,这当然更是诗人心境。二、非题画诗。或言志,或抒情,或怀古、怀人、怀乡。譬如《泰山日出》“泰山雄姿真堪夸,五岳独尊壮太华。万树千岩眉黛色,甫登岱顶已染霞。”此言志也。《三月夜宿青州宾馆》“床榻静卧闻雨声,疑是春蚕嚼叶鸣。晓来花木翠欲滴,极目远山分外明。”此抒情写景也。《回乡偶感》“屈指离乡二十年,两鬓初见霜雪染。故土情怀难忘却,一片丹心铸华年。”此怀乡也。《自作诗》“名利非所求,清风盈我袖。阅尽人间世,明月自风流。”此明心志也。
福山的成就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联,他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曾先后担任《艺术评论》杂志社社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编辑刊物,管理教学,领导纪念馆,工作性质不尽相同,成绩有口皆碑。虽然其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颇为繁重,但书画创作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他深谙书画之道,并不斤斤计较于技巧形式,反而别具一格、大气豪迈,这就是字外之功、画外之功使然。
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美术界一批有识之士力倡传统笔墨。福山以其对中国书画的深层理解与感受,并持“文化自觉论”,在美术界高倡“中体西用”之说,且身体力行,写诗、作画、习书,走诗书画相融的艺术之路,此其高怀雅识也。中国绘画学习西方已百余年,今天或已具转变之机,福山的探索对中国美术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福山近作付梓,让我写序,拉杂写了些对其人、其画、其书、其诗的印象,外行偏见,再所难免,敬请方家教正。
——莫言(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胡抗美:
福山的作品出自于传统,他的诗、书、画都贴近传统,所以作品很有味道。书法和绘画不管如何创新,基础都是传统,如果避开传统是不会有高度的,这是应该亟需认识的重要问题。福山在书法、绘画创作当中就体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符号:从绘画上讲,他将书法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尤其在点、线的表现上。我们当下的绘画有个重要的问题,便是绘画线条比较软,我认为中国画中的线便是它的“生命线”,当代艺术评论总在探讨艺术作品如何缺失,最终总会形成个共识即:线的缺失是个重要的缺失。而福山在线上是其长项,将书法的线运用在绘画之中;另一方面,他在书法创作上又将绘画的节奏感、立体感、层次感,甚至透视法都能运用其中,这样他的书法也显得很有味道,福山将绘画和书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福山的书法宗章草,章草的习学使其艺术风格高古,再加之对传统的追随,尤其在继承中注入时代气息,所以他的作品显得比较古奇。福山既追寻“用笔千古不易”,同时又追求“笔墨当随时代”,在这两点上他结合得很好。此外,在他的画上题写的很多都是福山自己的诗,或者是将古代的诗意衍化成绘画,这正是体现了“诗情画意”。福山的绘画很有味道,且能做到雅俗共赏,再加上他的功力好、有创新精神,又具有时代的声音,所以这次福山的展览很成功。
——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吴为山:
福山在画花鸟画中追求以诗书入之,追寻清高、清雅、空灵的格调。诗意所至,境则生,书意所到,则形简而象大。他的花鸟是以笔墨意趣而唱和内心的诗韵。
——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田黎明:清健而俊朗
福山写意花鸟透着一种清朗的气象,在自然的空间皆取物象,体道点画,各自成形,呈现出笔墨之美,或骨力清健,或率真俊朗。
福山画树勾枝、画鸟点叶、画石皴水,均结构自然,布局错落,似近拟远画意自出。福山行笔有真率意味,下笔不经意处而却有“果行”的精进,明人董其昌有“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之说,福山花鸟用笔则以遒劲为审美,由体悟其意象、气韵转为花鸟之形与墨法合一。有其笔路便生出墨性,有其形便生发笔墨。若同,意出则形在,形在则意足,形与笔必相互生发,此为福山花鸟画之法度。福山在传统文脉上,渐自修行,以书文为基础,善行草、工诗文、每日练心积智、艰辛跋涉。福山花鸟画以笔见长,以笔论画,不近实效,低头做功夫、做学问。读福山的画透着学理、透着文气、也透着人生,以此的性情在俯仰天地中自得笔墨奥妙。而笔墨又顺应心性,心性则归于境界。福山的画以传统出新的笔墨观,映印出时代清新之境。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名家评价(5张)
